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中照料自己、自己解决问题的行为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自理能力等。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都会更关注孩子的生活舒适性、智力发育度、学习自主力等,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成对孩子进行读书、写字、绘画、弹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穿衣、吃饭、个人卫生、理财消费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长抱怨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却没有思考过,造成当前局面的原因可能正是自己干涉太多。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孩子拒绝自理之前,很多家长都做过什么。孩子很小的时候,你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大包大揽了所有事情;孩子人学后,学习负担重,于是就让孩子专注学习,不许他在其他事务上浪费时间;孩子长大些,你想让孩子帮忙打理家务,但你嫌弃他摔碎盘子和碗、洗衣服不干净,于是不再让他帮忙;孩子能够独立承担一些家务了,你又因为他做事拖拉而着急上火,干脆请了小时工……于是,作为父母,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理直气壮地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利。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相似的想法和经历。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每天练琴、刷题、写作业、完成必读书目就可以了,其他事情都不必做,别为其他事情分心。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内容硬生生地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去,变成了只有学习、写作业、上各种兴趣班等单纯的几项。然而,孩子的知识技能增长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却丢失了。甚至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缺少陪伴孩子的机会和时间,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引导,以致淡化了儿童自理意识的形成。孩子识的形成。孩子从不想、不愿到最后无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丧失了生活力的同时,自主学习力也并未能够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