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你应该带着一定的朝气,
去接受我们身处的世界有哀伤与悲惨。”
文 | 衿语
说到菲茨杰拉德,总能直接让人联想到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确实,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是“盖茨比”将他推上了个人文学生涯的巅峰,而之后的人生,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注重对于自身生活的真实呈现、叙述有意思的故事和美国都市生活的摩登气息,他建立在现实之上的浪漫主义探索,使他在美国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他的才华和价值却是在他死后才被真正肯定和推崇,回望这个才子在笔杆子和酒杯之间走过的一生,确实很难无视婚姻和家庭对他创作生涯的影响。
其中,一生最重要最亲密的两个女人,着实让他不能省心。一个是挥霍虚荣终因精神疾病在医院度过余生的妻子,一个则是青春叛逆个性强烈的女儿。
《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菲茨杰拉德致女儿书》这本书收集了菲茨杰拉德1933~1940年去世前,这七年间写给女儿斯科蒂的书信。
13岁到19岁,正是一个女孩子走过青春期,等一朵花开的时间,也是一个少女最倔强最自我最叛逆的阶段。
而我们从这些洋洋洒洒的文字中,看到的就是一个如天下所有爸爸一样,为女儿各种问题操碎了心的老父亲负重前行的身影。
01 爱女心切的父亲
对于女儿学业的忧虑、三观的树立、恋爱的烦恼三大青春主题,是这位父亲关注的重点。
他担心女儿过早地陷入容貌与浮华的陷阱,忠告她:“站在每个重要的路口,你都得选对要走的路,一旦迷失方向,迎接你的将是多年的不幸。”
他密切关注着女儿成长的每一步,深怕她步上妻子的后尘:“在应该强硬的时候,她过于软弱,在应该让步的时候,却又很强硬。我再也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看到被培养成闲人的女性。”
他对女儿有着自己严格的要求和期望,每封信中都有着无法抑制的谆谆教导,即使这些在女儿的眼里就是十足的说教:“当我觉得你没有“进步”时,你的陪伴令我沮丧,因为我觉得这是愚蠢的浪费和无聊的琐事。当我偶尔在你身上看到生机与抱负的迹象时,我在这世上找不出比你更好的同伴。”
其实,那几年里他的妻子泽尔达已经住院,而自己也渐渐步入失意的中年,文学作品不被重视,生病的妻子和处于升学期的女儿都是他双肩上无法卸下的重担。
为了生计,菲茨杰拉德几次沦落到去好莱坞当影视编剧讨生活。忙于“搬砖”的日子自然无法陪伴女儿的成长和求学之路。
既当爹又当妈的他,只能通过往来书信,关注和关心女儿的动态。而彼时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又总是让人不放心,偶尔不回信,常常发脾气。
我们虽然没能在书里看到女儿斯科蒂的回信,但却从菲茨杰拉德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或气愤,或无奈,或焦虑,或失望,以及偶尔夹杂小欣喜的心情起伏。
正如他自己写的那句:我一定非常爱你,因为你能令我的心情上下颠簸。
尽管有说教,有打击,有鼓励,有期许,最后总是少不了落款“最爱你的爸爸”。这样的父亲,不正是无数“女儿虐我千百遍,我待女儿如初恋”的女儿奴的真实写照吗?
02 平等交流的关系
虽然菲茨杰拉德对女儿的教育像极了每一位令人“讨厌”的爸爸,但他与女儿平等的交流方式让东方父女很值得借鉴。
他不会把女儿看成是永远的孩子,而是将其视为长大的,成熟的,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除了询问女儿的近况,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他也会将自己创作上的困顿、生活上的烦恼和工作上的压力,平静真切地告诉她,却又举重若轻地让她无需为自己担心。
让女儿明白,你需要知道爸爸的辛苦,替爸爸管理好自己,就是对爸爸最好的爱!
他分享自己在片场的遭遇和经历,只为了将自己吸取的教训现身说法给自己的女儿,将自己的人生阅历提前嫁接给女儿,同时也让她明白:
“你别惹麻烦,就是在帮我的大忙——这将对你的关键时期产生重大的影响。照顾好自己,关于智力(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好好学习),关于身体(别拔眉毛),关于品德(别让自己陷入不得不说谎的境地),我会给你空间,比皮驰思(女儿的闺蜜)给你的更多。”
他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对待和冷遇写信告诉女儿,但同时又苦中作乐地将大事化小,轻松幽默地自嘲:“没关系,宝贝——生活已令我学会了谦逊——无论当不当沙皇,我们都会活下来的。我现在甚至愿意屈居摄政王之位。”
临了,还不忘督促和引导女儿对待文学的正确态度:“如果你不把多探索文学,少翻《生活》杂志和《纽约客》的建议放在心上,我将变得无情起来。”
他分享自己年轻时期的爱情,以正女儿的爱情观,希望她不要过早而随意地将自己消耗在不值得的爱情里:“我希望你以最旺盛的精力投身那些能让你过上幸福有益人生的事情。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有这样一个善用文字文雅地发飙,温情地关怀,果断地指引自己的父亲,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03 身为人父的天才
英国当代作家杰夫·戴尔在他的《人类状况百科全书》中,曾经用两篇文章来评价菲茨杰拉德和他的《夜色温柔》。
他说菲茨杰拉德是浪漫派里的物质主义者,也是物质主义者里面的浪漫派。他是最早理解无限的休闲会带给人萎靡不振和极端厌恶的作家之一。
这一点,在他写给女儿的无数信笺中,我们就能体会深刻。
也许是妻子的原因,他总是一次一次地告诫自己的女儿远离名利场,警惕自己的虚荣心和欲求无度。
甚至在自己离世前的几次通信中,还在殷切地对她写到:生活的本质是一场欺骗,生活的环境充满挫败,而用以补偿的不是“幸福和欢愉”,而是从奋斗中获得的深层满足。
那个时候的菲茨杰拉德已经破产,昔日风流倜傥的文坛才子,沦落到混迹于好莱坞片场,看尽各人脸色,忍受商业化对自己珍视作品的无情篡改,这是何等的郁结?
但他除了借酒消愁,似乎并不能扭转乾坤,妻子的住院费和女儿的学费生活费,沉重的生活压力足以让一个天才抬不起高贵的头颅。
他的小说充满自传体的色彩,他把自己幻化进自己塑造的各个角色人物中。
他像“盖茨比”一样,凭借自身努力从一个穷小子跻身上流社会,拥有名利辉煌过,遂又不敌情感婚姻对生活的蹂躏和折磨,随命运跌入谷底,郁郁而终。
在这样跌宕的人生际遇中,面对自己的女儿,唯一的甜心宝贝,毕生的希望,他尽管时有怒其不争的失望,却总会在每一次书信的结尾,“又及……又又及……”地再三叮嘱,落款永远是“深爱的……最爱的……爱你的爸爸”。
透过这些书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天才父亲不为人知的细腻和柔软,也是天下所有父亲最深沉最朴素的真实写照。
而常常是子欲孝而亲不待,有生之年没有好好珍惜的父爱,总会在往后余生的寂静夜里,独自品尝。
菲茨杰拉德一家人的墓碑上镌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