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呈现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混沌大学的李善友老师的大课,有兴趣的战友可以进一步的去学习和了解,我会将课程推荐到群中。)
思维模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从很多领域的很多先贤那里学习到一流的思维模型,但是,当你真的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一点好奇?这些先贤的思维模型来自于哪里?什么样的思维模型才是第一流的思维模型?
这里牵涉一个非常长的论证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只说结论,第一流的思维模型不是来自于经验归纳,而是透过流变的现象去发现的那个存在于现象背后的不变的本质,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只有掌握和抓住那些最底层最硬核的公理性概念,并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起点,才能够真正搭建起我们一流认知的基石。查理芒格从来都倡导我们要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其理论基础就是要将思维模型搭建在这些坚实的理论之上。
这个结论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主要的知识和经验都来自于归纳法的总结,我们的思维模式也受到归纳法的限制,往往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做出决定,因此常常缺乏理性。而真正的高手们在做决策时,依据的是理性,依据的就是从自己掌握的原理和思维模型出发,通过演绎的方法获得结论。这种结论的正确性和分量就不是经验总结得出的结论所能比拟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反复学习才能够理解一点,但是这种硬核的知识,越琢磨越有味道,这比那些容易掌握的技巧和窍门更加有意义。
个人水平有限,对于硬核概念的阐述实在做不到通畅,最后仍建议有兴趣的战友关注一下混沌大学,了解一下相关课程,对于提升认知一定大有裨益。
找到几个不错的思维模型,与战友分享:
1、沃伦·巴菲特的双目标清单系统(Two-List System)
Mike Flint 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十年之久,还曾为美国四任总统开过飞机,但他在事业上依然有更多追求。
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讨他的职业生涯目标时,巴菲特让他去做这么一件事。
首先,巴菲特让 Flint 写下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 25 个目标来。于是 Flint 花了一些时间把这些目标写了下来。然后,巴菲特让他审视一下这个清单,然后圈出他认为最重要的 5 个。Flint 也照做了。
Flint 现在有了 2 个清单:一个是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 5 个目标;另一个是另外 20 个他也觉得比较重要的目标。
巴菲特问 Flint:“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么?”
Flint 回答道:“知道了。我现在会马上开始着手实现这 5 个目标。至于另外 20 个,并没有那么紧急,所以可以放在闲暇的时间去做,然后慢慢把它们实现。”
巴菲特听完后说到:“不,Flint,你搞错了。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这让我想到了三件事:
(1)有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当有了具体的目标,你才能反复地推演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才能在每天早上睁眼之后明白自己应该围绕什么东西优化和努力。我听过的另外的一个很好的表述方法是:将开放式的问题变成封闭式的问题。而“什么都能做”或者“所有方向都可以是方向”是最可怕的,对于个人或是企业都是如此。
(2)专注很有力量。
在一个人的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如果有太多目标,那么很可能哪个都无法完成。尽管“专注”和“聚焦”的概念已经被现代人提及的太多,但真正能做到准确地辨识自己的欲念,去除自己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的人,还是少数的。
(3)比起“有所为”,“有所而不为”可能更关键。
这可能和芒格说的“Invert, always invert” 有相通之处。没有被选中的那 20 个目标,其实也是你感兴趣的或者有意义的,所以就很容易找到各种合理的理由去在那些目标上花时间。但它们才是默默消耗掉时间,转移你的注意力,又不能真正产出成果的事情,这种目标比看起来明显就很愚蠢的东西更加危险。
➤ 2、 10 → 10 →10 原则
我们大多数人做决策时都会存在一个问题:不考虑这个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时,你可以根据 10 → 10 → 10 原则来考虑所做的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个原则就是:
这个决策在 10 分钟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个决策在 10 个月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个决策在 10 年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做决策时如果能践行 10 → 10 → 10 原则,这将有助于你在决策时免受感性因素的影响,迫使你考虑到这个决策可能会带来的长远影响,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 3、 正确与非共识
全球殿堂级对冲基金 Bridgewater Associates 的创始人、当世名列前端的金融超级巨头 Ray Dalio 认为:每个人每天都会做很多决策,而这些决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说,你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你做的所有这些决策的质量。
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你必须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因为共识通常都是错误的。你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视角。要想在股市或创业中获得成功,你就不能与共识为伍,而是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要想获得指数级的增长成果,你必须要做到既不要循规蹈矩,还要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多数时候你的决策都是错误的。然而,一旦你做出了正确的决策,那么市场给你的回报将是呈幂律分布的,即少数的正确决策将带来巨大回报。
➤ 4、「3」的法则
我从麦肯锡的一位导师那里学到了一个建议:「3」 的法则。
即当你试图说服一个比较资深的人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给出 3 个原因。不是两个,也不是 4 个,要正正好好给出** 3 个原因**。
➤ 5、 有竞争力的护城河
在古代,城堡通常都被护城河环绕着,护城河起到保护城堡的作用。护城河越宽,城堡就能得到越安全地保护,因为这样敌人就很难攻破城堡;如果护城河太窄,便起不到太大的保护作用,因为敌人很容易就能穿越护城河攻破城堡。
在巴菲特看来,城堡就好比公司,而护城河就好比这家公司拥有的竞争优势。他希望自己手下的经理们都能不断地加宽城堡周围的护城河。
你会发现,Facebook 在自己周围几乎构建起了所有护城河:高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有效规模等。在考虑竞争优势和策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你未来将构建起什么样的护城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能让你的公司抵御住任何竞争者的入侵,从而获得长久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