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读《红楼梦》觉得尤三姐真是一个“纯洁干烈”的女子?为什么有人读《红楼梦》觉得王熙凤貌似像个荡妇?为什么有人读《红楼梦》只记住了个爱情故事?
一句话,版本问题。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红楼梦》的三大版本。
1、甲戌本
读《红楼梦》最好的版本当是甲戌本。这里面的批书者完全懂得曹雪芹的血与泪,他们甚至就化身为书中的某一段情节、某一个角色。不论小说里是悲欢离合、还是爱恨情仇,读读脂评本里面的批语,总能感觉到曹雪芹别出心裁的一番意思,不读脂批,难懂《红楼》。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甲戌本是年代最接近原著的版本(甚至就是原著),这样就少了篡改、修纂的嫌疑。
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此本第一回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话,故称之为甲戌本。甲戌是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乾隆竹纸抄成。
此本一开始有“凡例”五条,并有一诗云: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本中韵脂批,亦为研究红学的重要资料。如“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又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命芹溪删去。”透露了此书原构思中的重要情节,可以说现代红学是基于甲戌本之上的,一点也不夸张。
2、戚序本
戚本,即卷首带有戚蓼生序的版本。它是《红楼们》早期的一个抄本。
戚蓼生是乾隆年间人,他生前对《红楼梦》十分称赏,他在序中说: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不区乎左右,一声也二歌,一手也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于《石头记》一书。……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如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郡;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狠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如捉水月,祗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或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万千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
戚蓼生这篇序文,当视为我国古典小说美学中的重要文献。他在序中指出了《红楼梦》文体的双重性、多重性问题,即优秀的文艺作品,总能引起人的许多联想。并且,戚蓼生提出了人性的深度描写与文化审美规范相契合的问题。《红楼梦》令读者“心荡神怡”,但却风雅满纸,“欲求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而不可得。再者,戚序提出了情节发展的预示性问题,即能从盛中写出衰,从痴中写出悟,从妒中写出情。这其实也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问题。总而言之,戚蓼生已经意识到了广邈深邃的人的心理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该向人性的深邃性、复杂性、矛盾性、模糊性靠近,并根据作者所处的文化传统,找寻出一种恰切的表达方式。
这个版本也是大家阅读《红楼梦》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3、程乙本(高鹗续的120回《红楼梦》)
这个版本彻底让《红楼梦》从小众品评走向万众瞩目,这个版本对红学传播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把《红楼梦》这样一本错综复杂、内蕴深刻的作品改成一部庸俗的爱情小说,也是程乙本让人失望之所在。很多人印象中《红楼梦》就是宝黛爱情,或者宝黛钗爱情,就是因此而起。
高鹗是乾隆时期人,他中举后接连准备会试,都一而再的失败,身心俱疲。所以闲暇时,他也从友人处借阅《红楼梦》来看,但止于八十回,不见后半部,他深以为憾。
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就是高鹗中举后第三年春,友人程伟元登门拜访,邀请他一同参与编辑整理。高鹗认为此书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闲情小说,但大致上与儒家思想并无冲突,因此欣然应允。到这年冬至后五日,任务完成,下厂付印。很快,《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第一个工程浩大的印本问世了,胡适称之为程甲本。据程伟元说,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对原稿进行编辑校对,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再印刷出版。
程甲本的出版略嫌仓促,有点急功近利,所以编校排印不够仔细,刚出厂就发现了很多瑕疵,于是高鹗与程伟元立即着手重订,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十三日付梓,胡适称之为程乙本。高鹗对自己参与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的功劳很自负,作《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诗云:“悟得光明自在禅”
随着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