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喝茶的朋友,拿到一饼茶就要找马蹄。她们认为一定要有马蹄的才是春茶,没有马蹄的就是秋茶。还有人认为只有古树茶才有马蹄,台地茶没有马蹄。这些说法对吗?
什么是马蹄?马蹄是指茶梗的顶部出现的象马的蹄子一样的东西。
这里说的“马蹄”,不是指动物界骏马的脚蹄,而是特指残留在普洱茶茶叶底端的木质化老梗,再通俗的讲就是茶叶和茶树树干茎结合的部位。
我相信绝大部分茶农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马蹄脚,对茶农来说是陌生的,它和茶农的关系就像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茶农采摘时图快造成的结果,属于无心产物。
少量的“马蹄脚”,对茶质口感影响不大,但是多了话,就会带入木纤维的味道,大部分茶友认为是不好的口感,除非你喜欢木头味,那就另说了。
所以,茶梗上是否有马蹄,与春茶秋茶无关,与古树台地无关。是否有马蹄主要是与茶芽头生长的位置有关,与采摘手法有关。
有马蹄的芽头,主要是生长在茶树相对粗的枝干上的芽头,采的时候直接拉下来。生长在茶树主枝顶端的芽头,不论怎么采都不会有马蹄。所以说马蹄是鉴别春茶与秋茶的依据是错的。
能做成茶叶的,都是茶树上刚发出来不久的嫩叶或者是嫩芽,不是长大成熟的大叶子,嫩芽和嫩叶从茶树上发出来,一般来说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从茶树的小枝头发出来的,另一种是直接从茶树的主干茎上发出来的
茶叶在采摘的时候,标准化操作应该是“摘”,直白点说就是掐断茶叶,点采,把嫩芽和嫩叶从茶树的枝端或者是主干茎上掐下来。
如果采摘的茶农不规范操作,或者说是心太急,想在单位时间内采摘更多的茶叶,因而在采摘的过程中出现了动作变形,把摘变成了拖,拽,通俗的讲就是连根拔了,直接把嫩芽从茶树的干茎上拔了了下来,同时还扯掉干茎上一小面积的树皮,使茶树留下一个伤口,类似马蹄的形状。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马蹄脚的出现了,所以它的出现,是茶农不规范采摘的的结果,是对茶树的破坏性采摘。
由于嫩芽发在茶树干茎上,采摘的时候被连根拔的情况普遍出现,因此出现马蹄脚的几率很大,当然,拔掉这样的芽头还相当于给茶树剪枝,去掉不想要的将来会长成枝条的芽头,但是茶农在采摘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这么想的,只想的就是快点采摘完做成茶。
当茶叶出现马蹄口或者马蹄梗的时候,茶农在采摘的时候一定是在撇采也就是往下拽着采,这个时候就会在茶叶上的叶口或是树上留下一个马蹄梗或是马蹄口。
这种采摘的方法是对茶树一种不可逆的伤害,换句话说对茶树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很多茶树在采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枝慢慢枯萎,茶树慢慢就死掉了,当然不能说所以的问题都归于这个原因,这只是茶树枯死的原因之一。
拔掉茶树的嫩芽和嫩叶,自然会在茶树上留下一个小的创伤面,茶树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的愈合,愈合的过程就如同树瘤的形成是一样的,一个马蹄脚的出现,自然会给茶树留下一个微小的树瘤,少量树瘤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但是大量的树瘤就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
不论是从保护茶树的角度出发,或者为了保证茶叶品质的最终目的,都应当强烈反对茶叶中出现马蹄脚,因而必须规范茶农采摘动作,但想要立马规范采摘的标准,那短时间内是很难实现的。
只能加强科普采摘的规范知识,在后面的采摘过程中潜移默化改变采摘的方法,自然而然的就能避免这样破坏性的采摘。
(图中明显能看出马蹄脚有着不轻的分量)
马蹄可以增加茶叶的重量,假设一个马蹄脚可以增加0.1克,那么一千个马蹄脚就能增加100克的重量。
但是,就像之前提到过的如果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马蹄,会使汤感出现单一的木质纤维甜,影响品饮感受。
所以,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一些不良的茶商也会以此方式增产只能获得短时期的利益,茶叶品质保障才是最终决胜终端的利器。
很多茶友会很片面的认为有马蹄脚的一定是春茶,其实马蹄脚只是春茶的一个辅助鉴定依据,究竟是不是春茶,主要是靠口感评判,马蹄脚不能完全证明是春茶。
因为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采摘,不论秋茶、夏茶、大树茶、小树茶、古树茶或雨水茶也是一样可以出现马蹄脚的。因而只能说春茶中出现马蹄脚的几率大一些,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