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进行了四分之一,父母在家与孩子斗智斗勇,斗争最大的问题大概就在手机的使用。
关于手机的使用,放任自流自然是不行的,我自己尝试过不去干涉孩子使用手机,天真地以为我的娃就是那种天生自律,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的娃。
我错了。我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放任一段时间之后我的娃对手机完全上瘾了。当我想要去干涉的时候,她就开始打游击,东躲西藏,实在躲不过,就直接翻脸,面露仇恨的目光,一副六亲不认的模样。
我开始担忧孩子的状态,好在强硬收拾了一段时间之后,生活慢慢开始恢复了原本的状态,每天可以玩10-20分钟,偶尔也会偷偷玩一下,但是也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要她停止手机的使用,也不会立马面红耳赤要跟我拼命。
所以回想去那一段时间,依旧心有余悸。
这个问题不止我们有。我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无意中看到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她没有说一味地去干预孩子使用手机或上网,而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数字公民。
我们这一代人和现在的孩子不一样,我们生长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时代,我们的暑假是真的上树捉鸟下河抓鱼的暑假,是自由的暑假,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由物质构成的世界。我们的社交网络是发生在具体的人与人之间,我们为朋友点赞并不是动一个手指,而是真正地跟ta击个掌。而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从父母给ta拍了第一张照片发在家庭群里开始,她就注定是一个数字公民。所以网络世界对我们而言是二元的,是不同的世界,我们线上线下分得很清楚。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在两个世界同时存在,所以在他们的认知里并不真的存在完全不用手机网络的概念。
面对这样一代人,完全切断他们与网络世界的联系是不可能的。虽然作者也说到,硅谷大佬们其实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地接触手机和网络,但是我们不是大佬,无可避免地在日常生活中会让孩子接触手机,至少老师的作业也得用手机去提交啊。
作者想到的东西更为深远,从一开始作者就已经开始把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视为不得不去使用网络的一代人。所以她提出在接触网络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包括孩子是否掌握了合理使用数字技术所必须的社交和情感技巧,表达同情、尊重和礼貌等;知道如何管理数字声誉;知道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关系,保护自己免受网络霸凌、网络诈骗等;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如何批判地去思考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等等。
其实看到这些,我觉得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数字公民,确实没有准备好迎接数字时代,就好像在完全没有意识地情况下莫名其妙地就被拉进了数字网络空间,才会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喷子,网络霸凌,因为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所以我很赞同作者在这里提出来的关于数字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请推迟让ta进入网络时代的时间。
关于屏幕时间,作者也分析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容易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提出了让孩子设定自己的极限的策略,包括制定使用时间,指定禁止媒体的时间段和地点,练习断网,亲近大自然,当然也对父母提出了要求,做个好榜样。
确实,如果家长从头到尾眼睛都不曾离开过手机,怎么可以要求孩子自觉地去远离手机呢。
整本书也并没有完全给我想要的具体的解决办法,或者说我其实自己也是知道解决办法,只是需要在书中找到这样的答案而已。作者更多地其实是更超前地看到了网络时代对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的要求,以及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所以家长与网络之间不应该只是对抗拉扯,或者妥协让步的关系,而更应该是培养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同时具有共情、理解、同情且具有批判思考能力的品质的人。
“当我们把年轻人描写成‘无所事事’、冷漠或抑郁的时候,其实是完全低估了他们。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们根据自己读到的有关年轻人的新闻标题来定义整整一代人,那就显示出我们对这个复杂(有时令人沮丧)世界的无知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这个世界长大。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这个世界都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