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和儿子约好的每周三去学校看儿子(提前和老师沟通好的)。带着儿子爱吃的,听听儿子在学校的情况。
本周如约而至,因为没来得及给儿子做午饭,给儿子买了火烧和凉面,到了学校已经12:06,远远看到儿子跑过来,见了面,儿子的嘴就像开了闸门:妈,哎呀,我想要和你说的话太多了,当和你通电话的时候都忘了,不过现在都想起来了,哈哈哈,手提袋的带子掉了,我用胶粘了还是掉,现在不能提了(儿子上午放学和下晚自习后都会带着学习资料回寝室再学习一会),我借了司*宇(同学)的一个袋子用。我现在每天下课立马就睡,上课的时候没有困过。
给儿子递过水,儿子喝了两口水,带的简餐已递给儿子手里。儿子将手里的数学资料放在石台上。
:儿子,你怎么进步这么快呀,比我的厨艺都快!我从你的话语里检索到:1、你有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2、你有随时随地休息的能力,及时修复自己的体力;3、有求助意识和寻求帮助的能力,4、及时汇报在学校的状况,给予妈妈一个即时性的心里满足。
儿子:妈,下次来的时候再给我带两个衣服撑子,我洗了校服、袜子和小衣服,借了同学两个,我的袜子洗了8双啊。我吃饭的时候鞋面撒上了油,我借了同学的刷子用了洗衣液把油刷掉了。
我:儿子,你真是让妈妈对你刮目相看呐。咋这么自立尼
儿子:妈,你给我带吃的了吗?
我:带了,爸爸今天有事去郑州,一早就去给你买了牛肉,用密封袋分装好了,还给你买了一件纯奶。带了条薄被子,一双运动鞋,纸巾,还有蚕豆,还有口罩。下周降温,注意保暖哈。
儿子:都是我需要的,现在晚上确实有点凉了,我没牛奶了,也没纸巾了。
此刻我看到一位女士朝我们走来,我问儿子,这是你们的学科老师吗,儿子说不认识。我警觉起来,“老师好。”,那位女士问:怎么在这里吃饭?一听这语气,就是“监督员”来“找事儿”了。
“监督员“:学校有规定不允许在餐厅以外吃饭,你不知道吗?”
儿子有点不知所措:我见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我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啊。儿子说的是事实,我们从来到这个学校上学,家长给孩子带饭都是公开的,学校也是允许的,保安师傅也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方便。
“监督员”:你现在都九年级了,哥,你竟然说你不知道这个规定?
我赶紧接过这位“监督员”的话,“请问您是哪个学科老师,我怎么称呼您?”
“监督员”:我不是学科老师,我负责这块工作的。
我:老师,这事儿怨我了,以后好好配合您的工作,这不是疫情,好久没见孩子了,听老师说孩子发烧了(还是班主任老师告知的,老师给了药,已经好了),过来看看。
“监督员”:下不为例,这次就算了,你也吃完了,回去吧,家长也回去吧。
我:好的,让孩子等一下,我给孩子拿一下被子。
“监督员”走了,我和儿子换了个地方说话,我问儿子心里紧张不,儿子说有一点,我根本没见过这个老师,莫名其妙的要上报。
我:这个老师是不让说实话啊,唉,今天这老师在哪受气了?咱要是继续据理力争,儿子,你猜结果会是啥?
儿子:通报批评。
我:如果我不拦着,你争还是不争?
儿子:不争,但是我也没想好怎么说。
我:聪明(竖大拇哥)!面对这个突发事件,下次再有类似情况你会咋说?
儿子:难道我要说我错了???
我:错了不见得是真的错了,有智慧和胸怀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说“老师我错了。”反正咱也没有损失啥,对吧。
儿子:嗯。
我:目前防控措施紧张,老师这样做,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目的保护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是不是感谢一下他们。
儿子:嗯。
儿子抬手看了手表,我问儿子几点了,儿子笑起来,妈,我快迟到了。我赶紧让儿子回寝室。
儿子:妈,上次你带的炖羊肉好吃得很。
我:下次还给你带。
儿子:妈,路上注意安全,一路顺风!
儿子俩手提着吃的用的飞奔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