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给我发来一个账户存款截图,自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6岁的自己拥有了135万的存款了,可以去自己梦想的德国大学继续深造了。
说起自己从21岁制定下26岁拥有135万的梦想,自己这6年的辛苦耕耘,又看到自己的收获,眼睛忽然酸了起来,别人不知道,自己是真正知道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借着今天的文章,梦娃讲给大家听。
一.明智的消费,积极地储蓄
A 同学21岁大学毕业,非常幸运地进入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一个月工资1.3万,对于同一批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的同学们来说,自己工作起点还是不错的。
但是他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梦想,而是和大多数第一次手里拿到钱的朋友一样,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可以愉快的买买买了。
别人租房子只需要一室一厅一厨一卫,1000元就差不多了,可是A同学说太拘谨了,就直接花了2000块租了一个大的二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还说这样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感觉。
手里有钱了,就更大方了。今天B同学要借钱,给。明天C同学租房子需要用钱,给。就这样,本来一个月1.3万的工资,竟然不到月底就全部没有了。本来答应每个月月底如果有结余的话,是要交给妈妈保管的,可是现在自己不但没有结余,反而要给父母伸手要钱,真是愧疚的不行。
这时候妈妈和他说的几句话让他决定痛定思痛地重新捋一捋自己的人生。妈妈说你去年不是说自己要去德国大学深造吗?如果你实在想去的话,我和你爸账户里还有点积蓄,可以全部拿给你。不过你结婚买房子就要靠你自己了。
A同学听完妈妈的话,心里酸酸的,父母为了他操劳了一辈子了,现在还要为了他的梦想和结婚操心,自己真是不该。
A同学静下心来,拿出纸笔,开始认真地规划自己的收入,支出。他决定收紧自己的手,不再轻易地借钱出去,更不愿意和以前一样经常请客吃饭了,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如果实在要出去聚餐,那就AA制吧。
他还选用了收入➖储蓄=消费这个公式,决定每个月把收入的7000元交给妈妈管理。
自己收入1.3万,给妈妈7000元,自己还剩6000,租房子2000,剩余4000元吃饭花销,足够了,如果稍微注意一下,这4000也是花不完的。
就这样,从A同学决定好自己的梦想,就开始了每个月给妈妈7000元,妈妈给他买了股票型基金,因为他说自己暂时不会出国,等到26岁再说。这样的时间,足够可以给他买股票型基金,用来博取稍微高一点的收益。
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提高储蓄
接下来的日子里,A同学认真努力地工作,争取有更好的收入。可是不巧,赶上了疫情,自己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猛增,不过还好,每年四月还是会有工资增加的。
他21岁入职时工资是1.3万,到了今年他准备离开公司的时候,工资是2万。不过他真的维持着每个月只留取6000元给自己,剩下的所有多出来的钱,全都给了妈妈储蓄起来了。这一点真的是大大的赞。
很多人一旦收入增加,就会陷入很恐怖的消费陷阱。比如工资收入增加了,就觉得自己现在住的房子配不上自己了,要换个更大的,背负更多的房贷。房子换了后,就觉得车子配不上自己了,再换量更好的车,钱不够了就贷款买。平时穿的衣服啊,鞋子啊,吃的用的似乎都配不上自己了,就各种换更好的。结果涨的那一点工资,远远抵不过自己重新背负的贷款和外债。
收入的增加,真的不意味着消费要增加,而应该意味着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钱可以储蓄起来了。
我平时所说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定投也是这个意思。你现在收入的10%可能是500,但是随着你收入的增加,你的10%就有可能是1000,2000.相信自己,只要自己把握好消费习惯,不因自己收入增加而乱买买买,自己的账户会直线上升的。
A同学从来不问自己的妈妈自己储蓄了多少钱,只是他知道,自己如果不把钱交给妈妈,自己根本存不下钱了,要知道有多少次同学不停地向他借钱,好多甚至还要他去借钱给他们。这样的同学也让A同学看清了什么是友情。有时候,存钱,真的不单单是存钱而已。
三.利用雇主匹配交款的优势
这个A同学很骄傲地分享了自己的公积金账户,这六年来,公积金账户都有几十万了,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取出来过,准备以后买房的时候,替父母减轻负担,也算是自己强制储蓄的一部分。
很多人很多的公司都会交五险一金的,养老保险,医疗险,失业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但是个人比例明显低于单位缴纳的数量。
A同学说真的是感恩公司给缴纳这五险一金,虽说当时缴纳扣款的时候自己也曾不开心,觉得不如发给自己,但是现在看来,由公司强制扣除,倒是攒钱的一个好方法呢。
自己这6年,是成长的6年,也是收获满满地六年。当妈妈拿出他的账号,告诉他自己钱已经攒了135万了。如果他决定要去留学了,就可以出发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是完全不相信的,怎么可能呢?自己不是才存了一点点钱吗?怎么就有135万了呢?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最初的前三年,大概每个月是给妈妈7000到1万,后面的三年是每个月差不多给1.5万,这样的话本金积累就有了(8500✖️36)➕(15000✖️36)=84.6万。6年,账户有涨有跌,但是虽说买的是股票型基金,但是还是偏指数一点,就是指数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刚好是10%多点,账户就有了135.36万。
我们恭喜A同学的同时,也觉得如果要是我们自己管不住自己投资乱动的手,交给妈妈管理,倒是一个好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