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一提到古代的爱国人士,一定会提到诗人文天祥。他的诗《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
文中写到,从表面上看,这两句几乎没有多少技巧可言,就是直接抒情;但是,“丹心照汗青”,还是有琢磨的空间的。丹,是红,丹心就是红心;但又不完全相同,最明显的是,不能改成“留取红心照汗青”。古代汉语的传统意蕴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其文化联想是相当稳定的。“丹心”,属古典话语,和“忠心”相联系;而“红心”,则是现代革命话语,属于另外一个体系的文化积淀。“丹心”和“汗青”,当中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这里有一种光的感觉,不但是丹心的光,而且是汗青的光,二者映衬,在色彩上自然而然构成和谐的反衬,“汗青”的古典意蕴和一红心”的现代革命產編就构不成这种心照不宣的反衬。
汶首诗中最具震撼力的,不完全在修辞,而在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但如果没有后面的修辞的讲究,只是一味的心灵直白,人格宣言也可能变得很抽象。这两句有机地统一起来,文天祥的生命宣言就升华为格言了。
这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诗的最高境界。
文天祥的诗之所以可进,不仪因为他的清,更因为他的人。他以生命为诗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