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后,生活在一个边陲小县城,背靠阴山,南临黄河,祖辈们走西口定居在这里。
转眼间又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处在辞旧迎新之际,恰逢自己也到分水岭的年龄,不禁有些感慨,岁月流逝,让自己沉静下来,总结一下自己。
过去的一年里,有很多好的事情在计划,但一直没有落实,不讲理由了。想着新年总要做些事情,仔细一捋,眼下还真有急需要解决的事。
因为工作、孩子上学的原因,我的小家庭生活在县城;父母在农村,居住在一间5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听父母说起,这个房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结婚时买下的,房龄比我年龄要大;几经改造修缮,也只能勉强居住,过去一年里:给父母建个养老房还是在县城购置一套楼房?这样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里纠结着,在充分征求过家人意见后,最终还有想在原址新建,更多地考虑父母愿意在农村生活。
父母一辈子操劳,靠着种植,供养我和妹妹上完大学,这是我们能走出农村,跳出圈子最重要的所在,应该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知识改变命运吧!
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总想着命运、发展、前程种种,可在父辈那一代却没有这么多的想法?或者说是处在那个年代的无奈和没有选择的苦楚。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革,但人的思维局限却不会有太大的跳跃。父母是从苦日子的时候过来的,温饱才刚刚解决的年代,那时是真的穷。
稳当。成了父辈圈子的共识。勤劳本分,踏实肯干,这些品质在他们的生活中默默诠释着,或许这也是一种社会形态。
我有时会以我的想法跟父母交流,问及每年总得有进步、有收获吧?父母就会说起:今年家里添置了哪些家什器具,收成了多少、比去年增收了多少,聊天间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幸福。我从父母的经历中真实感觉到的:摆脱了贫穷困苦,迎来了衣食无忧,儿女孝顺,膝下承欢,儿孙满堂。
每到跟父母聊天时,我时不时会在言语间表露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母亲总是开导我,物质没有穷尽,够用就好,你们生活的年代是跟我们那时不一样了,要进步但不能总是攀比,人要学会知足,才能立足,再讲发展;我们那时都不敢想象今天的生活会有这么大变化,白面能接住新茬就好光景啦!衣服没有补丁、过年能吃顿饺子真的是太难得了!母亲的一席话,让我很是震撼,平白的述说,明白的道理,让我一时语塞,不敢想象父母为我们创造的今天多么不易,青春!嘉年华!一辈子!真是用一辈子熬过来的。
希冀。祖国在强大,农村在发展。一段时间里,“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科技兴农”……系列关键词总是频繁出现在我眼前,让我看到了希望曙光照进农村;父辈乡邻们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新生代,在祖国的蓝天下快乐成长。
写在新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