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了!”
“没时间!”
“好想做XX,但是没空啊~”
“等XX结束,再说吧~”
……
这些话是不是非常熟悉?
是不是自己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并且……不止一次!
■
和朋友F聊天,再一次听到她说因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又有生意需要打理,根本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是苦恼。本想和她交流前几天送她的那本《亲子滋养》的阅读心得,也因为她一直没有时间看,最终也无法相互探讨~
回想近几个月与她数次的交流中,我总能听出她的无奈与疲惫,也能感觉到那股总想做点什么事情、学习和提升自我的强烈欲望。
宝妈到底有多辛苦?经历过的人应该都能感同身受吧~同时我也确信,孩子应该成为我们动力的源泉,而不是前进路上的障碍。作为一个自己还没当过妈妈的人,用自己的经历去和她大谈特谈时间管理技巧之类的大道理显然是很不妥的~但是又很想帮她——一位努力且上进的妈妈摆脱这样“心累”的状态,于是我想起了大约4年前看到的一个日本女医生的故事……
她前后生了5个娃,在此期间没落下工作,并且还完成了备考、留学申请、赴哈佛求学等几件大事,回国后入职心仪的职业,将亲身经历写成自传,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凭借既模糊又清晰的印象在网上搜到了这个故事,发给她,并将这本书一并推荐给她,也赶紧给自己买了一本~
(惭愧.jpg)入手这本书,已经迟到4年了!
这位超人妈妈名叫吉田穗波,也是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的作者。
如果你无法忘却你的梦想,如果你总是感叹没有时间,却不想向人生妥协,那么这本书一定可以帮到你。
■
作者在书中用亲身经历给我们分享了33条提高时间密度的要诀,有一些和我之前的观念有所冲突却也破除了我很多限制性信念,让我非常受用。以下选出其中3条和大家分享~
1、下决心,不要想“or”而要想“and”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专注,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情。于是,当我们做决定时,总容易陷入非此即彼、选择一方就必须舍弃其他选项的纠结境地。我就多次面临这样的难题,但是真实情况是:当我最终选择了A之后,我发现我根本就无法真正放下B。
当吉田穗波既想出国留学,又想继续工作,还想孕育第三个孩子时,她没有考虑放弃哪个,或者先做哪个,再做哪个,而是同时进行,一起完成。她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件一件都按顺序来,根本来不及,理想也永远不会实现。而身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也比任何人都清楚生育有年龄限制,而成为一个儿女成群的妈妈又是她的人生三大支柱之一。
我经常听到很多宝妈说:现在没时间,等孩子大一点就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不会如你想象的轻松,也许将来比现在更加忙碌。这也应证了前两天我在给小伙伴培训《告别拖延》这堂课中提到的,人之所以拖延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未来情况的错误预估,总觉得等以后就好了,等以后就有时间了,等以后就可以追逐梦想了……
所以,当你为了“or”而烦恼不已的时候,就想想能不能“and”吧~也许不同事情的交替刺激,更能让你斗志昂扬。因为,当你专心投入“想做的事”,因为“不得不做的事”带来的痛苦也会减少很多。
吉田穗波在备考期间因为怀孕在身,所以饮食非常注意,确保了身体的健康状态,从而有足够的体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大点的孩子看到满屋的便利贴也会被妈妈的努力所感染,这不正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吗?因为有下午6点半必须要去托儿所接孩子,所以工作效率和专注度也提高了。
之前,我也曾因为“or”烦恼不已~护肤品的事业占用了我大块的时间,但是瑜伽的练习也不可中断,亲子滋养读书会的事情需要一步步推进,日语是我的兴趣爱好,还想继续学习,阅读和写作也是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无论哪个我都无法舍弃,它们都是我喜欢的事情,是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现在,我不再做选择了!
占用我最多时间的护肤品事业做了时间分解,把之前耗费时间长效果却不明显的项目直接减掉,腾出时间准备亲子滋养读书会;会利用做饭时间听音频学习日语,在家用餐时间看日剧或动漫。平时看剧的同时,还可以简单练习瑜伽。有时候起的比较早,身体还有点倦怠,就通过瑜伽来唤醒自己的身体,让今天一天都充满活力。
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无缘无故发呆的时间也变少了~一有时间就赶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时间宝贵,两项任务之间的转化时间也相应地被压缩了,进入到最佳工作状态或学习状态之前的准备时间也更短了。
为了节省时间,把之前的两菜一汤改成了只做一个菜,吃盖浇饭。(现在想想之前一个人的伙食也要做两菜一汤确实太豪华了点)
为了更加专注,把除微信和支付宝之外的所有APP通知全部关闭,拿回查看手机信息的主动权,减少了因为被动查看信息导致的干扰或者思路中断,从而变得更加高效与专注。
以前总是脑子里想到一件要做的事情就赶紧记录在自己的效率手册上,每天全部打上勾就很有成就感,但是梦想和事业的推进速度却很慢,总是陷入“假努力”的漩涡。经过分析很容易发现了原因:有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也不是非今天做不可。
而人总是在小事上瞎操心,就很难专心做大事。所以当脑子里想起一件事情来的时候我会先记录在便利贴或草稿纸上,当开始列计划和待办清单时,再从便利贴上记录的事情中,选择非常重要的星标事件,写在自己的效率手册上,并且预估完成这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而便利贴上其他不太重要的小事,则会在一个番茄钟结束之后的休息时间、等水烧开、等饭煮熟的碎片时间,或者其他非高效的时间里查看并完成。
我想,如果不是决定多管齐下,同时做好这几件事情,如果不是为了能够在每天只有24小时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自己的时间密度,我一定不会思考这么多,也不会做出这些有利的调整了~
《强者的逻辑》一书中说:
你之所以没有变强,正是因为你选择了“舒适”,而不是战胜了“不适”。
并且强者还会主动为自己制造挑战,创造“不适”,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姑且就把这次“and”当做一次挑战,让我们远离舒适区,在不断的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变得更加强大起来吧~
2、不要执着一气呵成
这一点上体现在我的写作方面尤其明显,之前我总觉得写文章就应该一气呵成,以免思路中断,所以我总想挑一个没有人打扰的整块时间再开始,所以看我的更新频率就知道,这样的机会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不知不觉我已经一年多没有更新文章了。
现在,正因为放下了这份执着,想着能写一行是一行,至少可以写个开头,于是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约好18:30和朋友聚餐,17:40觉得还有一点时间,就赶紧拿出我的洛斐小圆点键盘开始敲字了。中间出去吃了顿火锅,21:00回来继续码字。)
当放下这个执念之后,会发现很多看似很艰巨的任务,一点一点去做,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当放下这个执念之后,会发现拖延也变少了,碎片时间也能被充分利用了。
当放下这个执念之后,更能接受生活或工作中的不完美了,心境也变的更加平和了。
3、检讨应办事项的总量
大家都知道早起的重要性,深知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于是下定决心也要成为一名晨型人。但是为什么明明做到了早起,并且也充分利用了早上的时间,为什么还是没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呢?
原因在于: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早起,而是早起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很多人只是把晚上没有完成的事情挪到了第二天早上,而没有把早上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早上是难得的没有人打扰的时间(吉田穗波为了能够利用早上的时间学习,又不影响带孩子,每天晚上9点和孩子一起睡觉、3点起床,这样每天早上3点到6点,就有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如果我们每天早起后的清晨时光或者大部分时间都在补前一天晚上的未尽事项,那我们就需要认真检讨一下应办事项的总量。(坚持早起的人一般睡得也会早一些,这样很多本来在晚上完成的事情就做不了了)
举个例子:如果每天晚上需要收衣服、叠衣服,实行早起后这些事情被挪到早上,那是不是可以请其他人帮忙或降低叠衣服的标准?如果每天晚上洗碗花很长时间,后来被挪到早上,是不是也可以找家里其他人帮忙或买一个洗碗机……
如果事情的总量没变,我们便无法跳出这个循环,也不能说自己充分利用了早上的时间。
还是那句话,不在小事上瞎操心,才能专心做大事。
以上三点,是我之前很少意识到,并经常感到困惑的地方。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
这本书的作者吉田穗波是日本人,翻译是台湾人,书也是在台湾出版的,目前还没有大陆版,所以读起来比较吃力(全是繁体并且是竖着读的,很多表达方式也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还是被深深地吸引,用两三天的业余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虽然某些观点我目前依然持保留意见,又很有经验是目前我无法借鉴的,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于时间管理的思考让我很受触动,看到某些章节的内容或某段话,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为此,感激不尽!
我相信无论是忙于工作,耽于梦想的年轻人,还是囿于孩子,推迟梦想的妈妈们,这本书都是一种激励和指引~
《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办得到!》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所以直接把它用做标题了。
同时,如果你对吉田穗波的这本书感兴趣的话,这也是这本书的书名。
最后,送上书中的一段话:
完成梦想的关键就是,理想和责任一起扛,也就是同时进行想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无论踏出的第一步有多小,都要踏出去。一旦踩上踏板,就持续不断踩不停。
以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