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子
到粮所上班没定合同前是打另工的,定上合同后就安排仓库由你管理,我接管的仓库叫零售仓。
为什么叫零售仓呢?它是零星往外出售成品粮,专供非农业人口。那时国家设有定粮标准,按工种定粮,干重体力活的每月三十三斤成品粮,一般的成年人三十斤,学生二十七斤,吃完了带着购粮本去粮所买就行了。
仓内常备的成品粮是面粉、玉米面、全面粉,只有面粉是细粮,其余两种算粗粮。面粉占比百分之七十,那百分之三十是粗粮。每当逢年过节,供应的品种会丰富些,增加花生米、大豆,大米等,般样多了就格外忙碌。
干零售这活,可真是不容易,一要服务态度好,二要把仓内卫生搞好,满满一库各类成品粮,要每天细心检查,保证不出一点问题。
到了夏季,天气热,雨水勤,为防湿气和热气进入仓内,就把窗户用报纸糊上,以免面粉受潮受热而霉变结块、生虫。到了冬天也不好过,一个人待在库房里好冷好冷,手脚常常被冻的又疼又木。
倒出的空面袋子,里面沾有面粉,要一条条翻过来清扫干净,然后十条一组,百条一捆整理好,集中发往面粉厂重复使用。在仓库工作时,身穿白大褂,头带护士帽,这一身武装也遮挡不住面粉往毛衣毛裤里钻。下班脱掉工作服和外衣,毛衣毛裤上全沾附着面粉,扫不掉擦不掉,很是烦人闹心。我一年到头只要上班,一天都要洗脸三次,不是我格外讲究仪容,是脸上沾满了粉尘,不洗不行。
上级对仓库卫生要求的标准是:口吹无尘,手抹无灰。仓库的地面散落的粉尘,用扫帚扫不行,要用家里扫炕的笤帚扫才能扫干净,当时还没自动除尘工具可用,全靠人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按章行事,保证库里比家里炕面都要干净。
就这样,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在本公社粮所干了三年零售工作。七八年冬天,粮食局下发通知给各粮所,说明年春天要办业务技术比赛,空闲时间都要多练习,为比赛做准备。比赛项目有:点钞点粮票、珠算、一撮准。我们粮所派出我和出纳李会计两人去县里参加比赛。这次比赛我得了“一撮准”第二名,局里发了一个篮色塑料皮纪念薄,上面写着:业务技术比赛记念,落款是:莱西县粮食局,一九七九、二、十,并盖有粮食局大印。通过这次比赛,我有幸被录取参加烟台地区业务技术比赛。比赛是在牟平县进行的,记得赛后发了十五元奖励金。我高兴极了,回来后花了五元钱,买了一双布鞋,作为留念。至今还记得那双鞋的模样。
第二年春天,也就是八零年,我被调入隔县城最近的望城公社粮所上班。望城公社在当时被称为第二县城,现已划为莱西市市区,离我老家有二十五公里,隔县城有六公里。单位换了,工作没换,还继续干我的零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