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又打开苏霍姆林斯基老师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是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主动相约暑期必读书目之一。
第70条是《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读到273页,首先就阅读到一句话:“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直接又敲打到我心里面了,因为最近我遗憾最深的就是这么晚才明白到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接着读下来,苏老师有两段文字都提到儿童的思维都是独特的(正常情况下),聪明才智各有不同,不能让孩子们在低于他才能的水平上学习。苏老师提出一个原则: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超大纲传授知识,把教材举一反三,教材是超级工具,这是我的理解。
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刚刚学过且还能记得住的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我们在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比如主要有以下八种①语言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运作智能⑤音乐智能⑥内省智能⑦自然探索智能⑧其他类型智能。
什么意思呢?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分数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种发展方式,孩子们的身上会有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是三种……这不就是我们说的优点,长处吗?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接触过这样的例子,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学习开拖拉机,维修或者是小发明动手能力是格外的强!等等,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学科,作为学校,作为教育主管,我们就是要在“课程与活动”上下功夫。观念变化了,然后才是管理,程序,细节,才是评价,而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评价!超纲?
再看看苏老师说的斩钉截铁的这句话:“我们学校的每一届毕业生(40—50人)中都有2、3个天才的数学家”,言外之意,别的学科别的方面还有啊!啧啧!
除了课内,还有课外。就是苏老师说的通过课堂知识的启迪,激发学生,引发孩子们对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最好的老师啊!再通过搭建平台——学习学生准备报告,学术报告,墙报,写书评,科技晚会、晨会等等,各种演讲做报告,激发孩子们去从事深入的钻研。那么,再来谈理解和学会识记,易如反掌。这也是我读出来的意思!
苏老师鼓励老师和孩子们敢于超大纲,真好。所以我愿意和大家相约,边阅读边思考,这也是一种“超阅读”了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