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班级管理的非理性偏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时常陷入无序、无助的状态,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并没有认识到班级管理也需要科学,而往往沉迷于班级诗意的非理性之中,把教育只当作艺术,不能从技术先打好基础。
根基不牢,教育就往往陷入无序发展。只以文艺青年的心态来看待班级和学生,以理想化的状态看待学生,期待以“神来之笔”改写学生的状态和班级的风气,往往会沦为失望,和职业倦怠。
(1)教育是诗歌
这样的老师,不知道或不认为班级管理是科学理性的。
班主任不爱读教育理论书籍,时常沉溺于案例叙事中,对别的班主任叙述的教育故事中,汲取智慧。时常想象教育的诗意图景,期待以爱心来唤醒学生、以妈宝的心态做教育,以诗歌的思维来看待学生问题,极度地关怀学生,也易情绪化、情怀化,不善于总结反思,不能理性思考。
(2)教育是神话
这样的班主任也相信很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教育的叙事故事,但更相信故事中能够以一招致敌(改变学生)的技巧,渴望如别人故事里的一个微笑影响学生、一次谈话改变学生、一回家访唤醒学生……把教育当作近乎神话的存在。没有回到活生生且冷酷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回到教育的真实场景中,不能以做凡间事的心态看待一个个现实中的身边的学生。
当借鉴别人的班级管理办法不成功时,不反思自己的简单思维、拿来主义,照抄照搬,反而责怪学生不识时务,不好管理,“怎么就跟书上的效果不一样呢?”
班级管理的挫败感让他们对班主任工作产生怀疑,甚至进而对自我产生怀疑。
总结以上两种状况,这样的班主任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很多时候是无序无味的,甚至没有那么多诗意的,(起码接班之初是这样)班级事务、物品、人员的有序管理,是枯燥的,先期需要班主任在混乱中,理出头绪,用冷冰冰的制度设计、事务管理等,把班级方方面面从无序带到有序,从科学管理才能渐渐走向有些诗化的人文管理。
尤其是接手初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初中七年级的班级时,感触会更为直观。
陈宇老师在本节中说:
班主任不仅需要做好个体教育,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带领一群人进步、发展。这些工作当然不是只凭“勤奋”“爱心”就能做好的,必须有专业的思维和方法。所以,每个班主任都需要一定的管理科学常识,对“管理”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管束”“控制”,或“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层面上。(P003)
这是陈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感受,告诫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理性思维、科学管理常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去奢谈“爱心”“耐心”。
肖川教授就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一个)不完美的人寻求完美的过程 。”
也就是说,我们在带班伊始,其实关注的不仅是个别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还有班级群体的学生。
他们不完美,他们有问题,我们就是来带领他们走向完美的,就是帮助他们消除自身问题的。
这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科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