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与度

上篇文章写了自己关于处事的一些想法,如果将生活比作一场耐力跑,跑的久的人往往是身体好,把握住节奏的人,能有序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的人,早盛意味着早衰,前面节奏快后面必然后劲不足。耐力跑不仅仅是节奏掌握的好,更是度掌握的好。度,既是速度,也是限度,速度放慢,节奏舒缓,速度快,节奏明快;限度是对自我的认识,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人贵在自知之明。

节奏,在于生活的步伐,步伐小而节奏快,步伐大而节奏慢,步伐多小,步伐多大又取决于度了,度由自己掌握,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才知道自己的度。
如何理解节奏与度的关系,生活的节奏是什么而生活的度又是什么。生活迂回曲折的前进,似波浪,似弹簧,那么节奏就是坎与坎,度就是峰与谷,波峰与波谷是限度,振幅是节奏,其快慢是速速,三者确定波浪也就确定了,生活方式也就确定了,为人处事也就确定了。
我其实算是个音乐盲,对音乐懂得实在太少,最近练习乐器略有所感,加之自己最近干的事情,结合起来竟有所得,也许是自己矫情了,然却也是必然了。
我现在正值青年,而立之年尚早,不惑更是,对人生困惑,做自己也总觉得做的不好,做事要么急要么缓,总觉得度难以把握,节奏更是抓不住,自己也想过到底是哪里的不对,思来想去发现是心,心浮躁了,节奏也就乱了,度也就把握不准了。
说来说去其实是自己的心病了,脑袋胡思乱想爱出问题,可是不想又憋的难受,那就守住底线放空身心恣意追逐吧。
刚上大学时,语文老师教我们枕下放本《世说新语》,因为老师极力推崇魏晋风流,不似儒家的装,不似道家的出尘,不似佛家的静默,魏晋名士做的是真我,放浪形骸不拘一格。我读了读《世说新语》,比了比自己,发现那既不是道家的出世也不是儒家的入世,那是魏晋独有的入不得世而又不出世的纠结与苦闷,只好寄情山水,做回真我了。可那不是我想要的,当今社会那样做的确会别具一格却格格不入了。
作为普通人便要学会普通人的活法,普通人的节奏和度。想要活得更出彩,便要有更出彩的参照,王阳明最为明代以来最近的圣人,最为推崇的,孔孟是多少年前的人了,到王阳明中间隔了多少年,想想便觉得敬佩。如何处事,他的给了我们最清晰的回答—心学,至于如何,本文不做赘述。
如同电磁波,波峰、波谷与振幅决定了电磁波的属性,生活也是如此啊,可是如何才能处理好节奏,如何找到自己的度,掌握不好伤人伤己。孔孟之道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的圣贤道理,可又如何做好孔孟之道呢,做得好与坏又该拿什么评估呢,孔孟之道的节奏与度是什么呢,中庸之道,去掉了节奏的快与慢,保持了速度的中间位置,安全固然是安全,一个人的实力没有发挥又怎么能提高呢。
中庸之道有其独特的魅力,什么时候中庸,什么时候用心学,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处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