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标志,一个人如果具有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他的进步就会非常明显,学生更是如此。
自学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甚至是比较漫长的。
拿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来说,过去文言文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多点儿,现在达到三分之一,一般情况下,文言文要求全部背诵,以初中为例,一学期约有古诗词15首至18首,古文约十篇,而现代文,除非有特别优美的段落要求背诵,大多只需熟读就行。
按照时间来算,一学期至少四个多月,甚至五个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背诵这些内容本不多,可为什么老师在检查时,总有许多学生背不会呢?因为这些学生从来就没有学习的意识,尤其是主动学习意识,他们几乎全是被动学习,即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都是三个字,只是顺序的变化,可之间的差距真是天壤之别!学的意识都没有,更何谈自学能力!
这些内容,即使老师不教,学生通过自学,难道还学不会?
每当看到学生,天不亮就背着沉重的书包,赶往学校的时候,总有很多感慨:他们两头见星星,成年累月,起早贪黑,尤其是本学期实行“5+2”以来,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更是达到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们学到了些什么呢?
在部编教材统一实施后,陕西师大教授程世如,曾经公开抨击主编温儒敏,提出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背诵72篇古文,觉得太多了;其实,我不同意程教授的观点,如果是一学期,或者一学年,背诵这些内容,确实有些多,但如果拉长到三年,整个高中学段,还能说多吗?我觉得甚至还少,还应该再加入选背的内容,以供一些吃不饱的学生进行选择。
几年前看到一则新闻,一位打工夫妻,身在异地他乡,女儿到了上学年龄,却上不了学,只好自己在家教,殊不知,奇迹发生了,在家学习一年,竟然学了一、二年级的课程。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而这个小姑娘,肯定在家养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散漫,不当回事,像在学校大多数学生一样,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
天天面对着学生,看到他们的表现,真的很痛心!耽误了那么多时间,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收获?每次考试过后,总有好多几几分分成绩的学生,他们来学校做了些什么?即使不来学校,自己随便看几页书,还得不了那几分吗?在这些学生面前,根本用不着提自学能力,他们就是心不在焉,与学习毫无关系的。
当然,这是大部分学生的表现,也有极少数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他们的成绩比别人要好很多,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这是难能可贵的。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为了子女,表面看来是下了番功夫的,比如择校,上补习班,甚至一对一辅导,花了很多钱,但效果却很不理想,什么原因?估计有些父母是想不到的,关键是在当事人身上,父母以为花了钱就能实现自己的初衷,那只是你以为的,自己以为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会实现的,应该先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我控制能力,自学能力,有些东西钱能买到,有好多东西不是用钱就能买得到的。
学习成绩优秀的,必定有其原因,或是学习态度好,或是自学能力强,反之,学习成绩较差的,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没有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