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全国第六届思维教学年会(NCTT2018)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华西中学召开。
本次年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和西夏区教育局协同华西中学共同举办。来自全国的专家和思维教学联盟校共有四百余人参加了这次为期三天的盛会。
华西中学虽然是一所农村中学,地处偏远。但该校自从2014年三月加入"思维发展型学校联盟"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中,师生都受益匪浅。尤其是孩子们,将八大思维图示法运用得游刃有余。让人惊叹思维方式改变带来的巨变。
这样的图示一目了然。
这样的图示妙趣横生。
这张图,浓缩了《格列佛游记》的精华。
还有这张……
这张……
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图,吸引了所有参会人员的目光。
八点半,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会议的主办方代表、承办方代表和协同方代表分别发言。接着由北京师范大学董艳教授做了题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与教》。她提到了在信息化社会,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做了"成长评估和基于成长评估的问责"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了中兴事件,指出中兴事件凸显了中美的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信息时代,贸易战最终是人才战和教育战。在坐的教师深感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
上午的会议在思维发展联盟校校长论坛中暂告一段落。
下午两点半,所有教师在七个分会场进行录像课观摩和交流。
我所在的小学第一分会场,有三位老师授课。他们分别是来自西夏三小的李厚丽,来自平吉堡小学的丁萍和来自广州的刘思敏。首先观看的是李厚丽老师的录像课《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能将日积月累上得如此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思维导图功不可没。
第二节课是由西夏区平吉堡小学年轻教师丁萍执教的《秦兵马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思维导图的运用使课文内容更加直观。
第三节课是来自广州的刘思敏讲授的《江上渔者》。她的授课抓住了诗歌的重难点,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展。使教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节课的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她们的课堂也各有千秋,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让所有观看录像课的老师,感受到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神奇魅力。
课后,西夏区教育局的刘桂兰老师和来自北京通州区的蒋校长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准的点评,使在坐的教师明白了今后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
第一天的学习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