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九零后,所以对五一印象很深刻。
在五岁以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基本上每天都是五一。
从上学开始,对五一这两个字就情有独钟了。
小学时期,在五一的前一个月就开始沸腾了,整个人的血都燥热;都提前计划好这七天的长假该怎么过,但是想来想去也没有多大的出路,无非就是去哪个亲戚家住几天,找小伙伴玩耍。
一般光明越大,背后的阴影也就越大。老师怕我们玩脱缰了,就搞了一堆的作业,像什么生字每个抄20遍,数学做哪些练习题,要写几个作文/口语交际,要背会啥等等,每年的七天假都会硬生生被耗去了4天,只有三天的假期。我们家在农村,没有什么游乐场,大商场什么的,只有打谷场和各种山、池塘。所以我前4天都是在写作业,可能是个人习惯吧,不喜欢把事情都压到最后,写的潦草一点大概3天就写完了,然后就是走亲戚,赶集,钓鱼,过家家。
而且五一对我来说也是个季节性的假期,那时候山上的茶叶都长出来的,会被奶奶叫去摘茶叶,不过我不是那块料,整个一天晃下来也摘不到3两,而且我不喜欢摘茶叶,小孩子都是好动的,而摘茶叶就得在一颗茶树上就需要待将近半个小时左右。就会偷偷的去找隔壁的小伙伴一块去山上摘茶桃、茶耳、摘兰草、摘树莓,总觉得这才是我该干的事。
大概三年级的时候,叔叔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家里就一个小孩,没人跟我抢,也是在那时候才只有有一档节目叫做《五一七天乐》,毕福剑老师主持的,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节目类型,但记得当时好像对这个节目挺期待的,同时因为接了"小锅",信号也多了,可以看到星空卫视,会放电影,记得有一次预告会放鬼片,而且是在凌晨两点放,整个客厅放了一张床,就我一个人睡,直接就不敢看了。也是在那两年看了好多的电视剧,包括我一直喜欢至今的《血色浪漫》,导致我后来都不太喜欢看电视剧,看多了。
我们村里面的同龄孩子还是挺多的,不过是女孩子居多,所以和她们一块玩的时候也是女性游戏比较多,跳皮筋 ,跳绳,跳房子,捡石子,那一段时间我跳皮筋特别厉害,可以跳到7级。后来表哥也呆在奶奶家上学,表哥教会了我滚铁圈,下象棋,做纸枪,劈筷子弹木子,整个小学的五一真的是无乐不作。
到了初中,我们家搬到了镇上,就我一个人住,而那时候学校是私人学校,一个月大概3天假,到了五一大概有11天假左右。因为是私人学校,讲究升学率,所以作业也都耗去了一周,我对初中的五一没有什么印象,主要是一个人住,长假我就回到奶奶那去了,那时候周边已经没有小伙伴了,要么搬走了,要么去亲戚家了,有的上高中,大学,那几年是我最难熬的时间,仿佛整个村子就我一个人,每天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和自家的猫、狗玩耍,或者和大爷一块去钓鱼,帮奶奶摘茶叶。
高中,五一的假就放的很克扣了,七天就要写五天的作业,那时候因为爸妈在外联络不方便给我买了一台300块钱的手机,可以看小说,也是在那个时候看到了《诛仙》,然后就沉迷到了小说的世界,到现在也没怎么出来。
大学真的是冰火两重天。第一年的五一我们在大学所在的城市逛了个遍并吃自助吃到扶墙回去,然后K歌,也会在宿舍煮火锅,烤肉,10个人每个人喝到吐,然后他们打游戏,我看电子书(我不打游戏。。。);第二年五一我去了安徽黄山和宏村,一个人的旅游,开始说了有四个人,后来他们不去了。风景很孤独,旅途很孤独。第三年就不过五一了,开始考虑即将步入社会的问题,做毕业设计、学习。第四年,毕业,喝酒。
工作后,呆在房子里面看看剧,看看书。
五一从七天缩短到三天,我从上学到毕业,这中间流逝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我纯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