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对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充满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到底多优秀?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彬彬有礼?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皆精?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每天疯玩,还玩出好成绩?
而自己家的孩子从上学起,甚至从出生起就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叫: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你真的想过吗?你和别人家的妈隔着多长的距离?
其实孩子并不是白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自己独特的特质。
①也许你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是早慧儿童?
茜姐家里有一个8岁的顽童,拥有超级丰富的精神,无限野蛮的体魄。
0岁在妈妈的陪伴下开始亲子阅读,
3岁脱盲,
5岁鸡飞狗跳,打死也不上幼儿园了,
6岁读完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上下五千年,
8岁自然已经甩我们100多条街了,
目前,数学已经达到8-9年级程度,语文则已然通达到自我学习了。。。
孩子如此,想必必定是“虎妈”?其实不是啦!
昆虫界有害虫益虫,茜姐可谓我在人类的益友,在育儿这件事儿上,我是认真向她学习过的。
茜姐当初以39岁高龄第一次当妈,孩子在第七个孕月早产,脑部积水还积血,对小生命的珍惜与望子成龙之间的距离真的叫不敢奢望,因此,给孩子取名叫:一丁;盼望能长成个正常孩子就好。
兴许是担心先天不足,没等到小丁会坐,茜姐就不厌其烦,坚持一天三次饭前闪卡,坚信这件事可以弥补先天不足,促进婴儿神经元的发展:定时定点搬出各种道具,圆点卡、数字卡、国旗卡。。。无论在家还是出行,闪完开饭。为此我们这些身边的朋友没少取笑她:孩子这么小,至于嘛?能不能让人家快乐的吃饭、快乐的玩耍?
茜姐却坚持把闪卡这件事情贯彻得像一日三餐一样规律而自然。随着时间的堆积,换做我们惊讶了:不只是他识文断字的能力,而是小丁的独立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可以不被环境影响地浸泡在自己的兴趣里。。
②也许你坚持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有天赋?
“我叫冠仪,我是一个活泼爱笑的阳光女孩儿!我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打网球,画画是我从小一直坚持的,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课外时间,但我热爱并享受着他们给我带来的快乐。我热爱学习,所有的科目我都爱,特别是英语,少儿趣配音,英文演讲,唱英文歌都是我的强项。我希望我能用我的笑容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就是本次从3000多名孩子中间脱颖而出的英语风采大赛冠军。
当这个8岁的小女孩儿站在台上,使用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自信的满满的介绍自己、面向公众演说的时候,不少家长甚至老师都在打听:她一直在国外生活吗?她的父母有一方是外国人吗?她课后都在哪里上兴趣班呢?
恰好,我和她的妈妈是很好的朋友。她既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父母也都是中国人,甚至爸妈的英文也不比大多的中国人好多少。
她的妈妈说:“除了网球,我们现在真的没有给她上特别课外的兴趣班。她对英语的兴趣,是在她幼儿园大班就展现出来了:她喜欢唱英文歌,就狂热到天天唱歌,我就帮她下载英文歌;她喜欢少儿趣配音,我就尽量不打扰她,她可以躲在房间不吃饭,一直配配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敏感期都非常宝贵,抓住这个阶段迅速积累、确实事半功倍:喜欢画画的阶段就近乎狂热的画,喜欢网球的阶段就近乎狂热的练球、打比赛;现在她又狂热的喜欢上了英语。。。
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她喜欢什么,我就相应的给她提供条件、搭建资源。冠仪妈妈如是说。
每天放学回家除了两节英语网络课程:50分钟,其余的时间她都在玩儿。她的英语不是因为上了网课才好起来的,而是发现她对英语非常有兴趣才给她增加了网课。语言黄金期的学习需要快速积累,如果仅靠周末上一节课的兴趣班,效果不会像今天这样明显。。
如果非得说点儿,对她学习有帮助的,我觉得是阅读和画画吧!读过大量绘本,这个妞就特别天马行空,很有自己的想法;幼儿园时期喜欢画画,就狂热到天天画画,画画一直影响着她的专注力和运笔能力,上学后,就发现她写字特别漂亮,这是长期坚持画画的积累,老师直言:批改她的作业或试卷的时候真会觉得心情舒畅。。。”
③艺术型: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可以成为“小明星”呢?
我朋友圈里有一个叫“云”的妈妈,妈妈漂亮,儿子和女儿都出脱得非常俊俏的模样。女儿更是在幼儿园时期已经显露出“小明星”的风范了,两年前就是这位“小明星”的观众,台下就是一个明亮天真的一个小女孩儿,但就是有那么一些孩子真是为舞台而生:妥妥的小戏骨,可谓成果累累,最近还成为一个非常知名儿童品牌的代言人。而我每次都会毫不吝啬的在她的朋友圈真诚点赞,因为真的很不容易啊!
偶尔交集,说起孩子,她也很谦虚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花在这方面的时间比其它孩子稍微多一些。
其实何止如此,我也有两个朋友,女儿学舞蹈4年,被老师推荐到某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回来,直呼当不了星妈!4分钟的节目,排了一天的队,大人孩子又困又乏。。。
我自己也有两个女儿,两个孩子被放养着长大。类似的感受和经历也有:大女儿学过一年时间的钢琴,选择的时候不假思索,现在几乎是停滞了。原因是她喜欢钢琴课,但平时不练啊!
当时她同步兴趣的一件事儿就是唱歌,所以决定放弃钢琴的时候,我跟钢琴老师的坦荡告白也算振振有词:就是人不能太贪心啊! 没时间玩啊! 让她把喜欢的一件事情坚持做好了就可以了。。。
后来,偶尔也会在朋友圈关注到每天坚持弹琴2小时以上的孩子:原来,专注的神态是如此的生动啊!
说到底,放弃真的是一件最容易达成的事情。。。
④全优型:如果你还在认为学霸就只会考试,那肯定是你误会了。
今天翻到妹妹的朋友圈:她儿子五年级期末又是三好学生,还斩获一个全国联赛的第三名。这种荣誉对她已经不是一种骄傲,而好像已经是一种常态。那也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说关于教育的心得:那就是舍得花时间陪伴吧,我们家的传统就是从讲故事开始,从小我们就围坐在老爸身边,听他讲故事,这个传统一直在我们身上延续。。。
我看着金泽长大。讲故事真是最好的阅读启蒙。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热爱读书,我每年都会在当当买很多书,在各种兴趣班流行的今天,大概没有什么教育比买书更抵的了。
关于家教,那真的是要舍得用孩子。我妹妹家住在政法大学大院儿,为了孩子读书、择校(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学校),也可谓是“孟母三迁”了。先生常年在异地工作,她索性全职,坚持自己带孩子:家里没有请过阿姨或钟点工,包括后来小二出生,她也一手带大。
金泽上小学那一年已经可以顶家里半个大人用。一年级开始,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虽然路上不到3公里的距离,还是要穿过车水马龙经过几个红绿灯,现在的家长多半不会放手的;半路上买个早点,下午放学,包括使用ATM提款,顺便帮妈妈买菜,连妹妹的尿不湿都一起买回来了,妹妹小时候,她妈妈可以一星期不用下楼。
回到家,书包一放,自己去上游泳课或者和大院里的小孩儿大汗淋漓的打一场篮球。参加各种校队,四年级就开始担任管乐团长。五年级成为最佳辩手。
在成长这件事儿上没有诀窍,就是相信和放手。
有一种距离叫:别人家的妈。
如果你很在意天赋,那么你真的会忽略掉最价值的东西。排名在前1%的孩子,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努力,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习惯。
优秀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共性:
首先是专注力;学习力专注的孩子是非常有魅力的。知识点都在课堂上消化了,作业轻松搞定。所以你看到的别人家的孩子确实是天天玩玩玩,成绩还出类拔萃的样子。
其次,喜欢阅读,兴趣广泛。阅读是丰富视野,博大胸怀,成本最低的途径,没有之一。也难怪都无止境地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确更多的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快乐的孩子学什么东西都又好又快。
第三,能够在擅长的领域、或者感兴趣的路上长期的付出和坚持;但这一点绝对需要妈妈的不懈和努力。
透过“别人家的孩子”,真心感觉,有一种距离:叫别人家的妈。这也是我在自己身上认真检讨过的。
首先,学习力专注的孩子,都有一个自律的妈。
说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比妈妈更忙、更琐碎的工作了,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时间管理,这就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叫自律。
我以上列举的妈妈,她们的脑袋里或者笔记里是有自己清晰的时间概念和日程表的。
我曾见到过冠仪妈妈的日程表:缜密而不忙乱。日程里绝不仅仅是围绕孩子,她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瑜伽老师,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生活状态,也从未因为孩子而选择一种打折的生活。
她的朋友和学生都叫她冠冠,而两个孩子无论在网球和英语的路上,一路夺冠。
你觉得别人有钱有闲,其实别人的时间也是挤出来的。
这几年,我妹妹在家全职带孩子,还“闲着没事儿”考了一堆证书。用她的话说:过几年,让你痛苦的不是没有嫁一个好老公,而是你压根儿没有一技之长。随着小二也上了幼儿园,这些“没用的证书”终将派上用场。
自律真的使她们看起来Day day up,也没怎么忙呀。
其次,优秀的妈妈,从不以培养“别人家的孩子”为终极目的。
很少拿自己孩子与别人比。这是基于她们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在孩子遇到瓶颈或者发展兴趣的过程中提供支持,而不是强制干预。
最近也有朋友很苦恼问:对黄埔军校有熟悉的朋友吗?想抓孩子去军训。因为长期不在家,孩子缺乏监管,在家里不听阿姨,也不听长辈的话:没礼貌、撒谎、一言不合就吵架。
其实我特别理解她,她那种感受可能很多妈妈都有,跟别人的孩子比起来,自己孩子哪哪儿都不好。恨不得一把抓过来,吊起来打一顿,把孩子所有的毛病统统改掉了。所谓军训,有点像强制性的干预,不知道结果可否就此全面升级为一个好孩子。
好久不见,别隔着电话还要骂,毕竟还是个孩子呢。孩子说谎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啊,明显对某些事情后果负不了那么大的责任吧。至于顶嘴吵架,完全可能是大人的沟通方式需要调整。
第三,孩子的人格塑造,家庭环境很重要。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习惯才是真正的影印机。这样的话,被引用过多次。
素质教育,不意味着父母一定是高知。
关于孩子人格的塑造,父母稳定的情绪和言传身教一样重要。
不举例了。
我们听惯了名言警句,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最后,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我懂你。
比如:小丁是一个喜欢钻研,专注度特别高的孩子,在不断收到小丁对幼儿园流程的强烈抗议:“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做很久!”茜姐果断给小丁在家里休学过一年,不上幼儿园,满足他“可以做很久”的需求。第二年又快乐的上学了!
小丁的例子,当然有点特殊,不是所有的妈妈都会遇见的。
又如: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边玩手机边跟孩子说话,很容易答非所问。我女儿为此气急败坏的说过:你永远都无法触碰到我的内心!
这种陪伴确实有点不诚恳。惊得我赶紧把手机收起来说话。
许多人看到差距的时候,并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努力不够,就像不愿意承认自己智商没别人高一样。。。
所幸我一直都算幸运,总有一些足够优秀的朋友。让我能够看到差距,然后勇于承认。
关于作者:
而我正犹如这地上的盐一般,洒在桌子上的,每一粒都卑微。却不想失去自己的咸味。
不尖锐,不激进,却有自己的力量和温度。。真实的80后,暖女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