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正是过的快,如白驹过隙,上周儿子感冒一周,这周我感冒一周,都是发烧、咳嗽、流鼻涕齐全的重感冒,我还加上鼻塞头痛睡不着,真正是难受,儿子是否头痛不知道,他估计还不知道什么是头痛,很难受时就妈妈拍。
儿子的感冒是从幼儿园传染来,第一反应就是晚上发烧,白天都还好,依旧活力四射,第二天晚上接着发烧,这样烧了两天后,开始咳嗽,开始还仅仅是偶尔咳,很快发展成连续的干咳,真正是连续,晚上睡不好,因为会不断的咳啊,我就不断的拍拍背,摸摸背,整晚的没怎么睡,白天补觉也不长,咳的厉害,都是干咳。之前以为有痰的咳厉害,因为痰多刺激得咳出来,没想到干咳比有痰咳的更厉害,真正是不停的咳,这样咳了一天多。因为我家小朋友从小感冒都是硬抗基本不吃药,这次本来以为发烧下就会好,没想到咳的如此厉害,影响睡眠就影响恢复,所以觉得这次估计是要用药了,遂翻书。我养儿子就靠两本书:《育儿百科》和《亲密育儿百科》。《育儿百科》不推荐药,对付婴幼儿一般的感冒都是硬抗。《亲密育儿百科》会推荐对付一般发烧咳嗽的简单用药,一般都是非处方药。
重新翻了《亲密育儿百科》,才知道干咳确实比痰咳更厉害,因为痰还没化呢,没办法咳的出来,会不停的咳,继而影响睡眠。对付咳嗽的用药分三种:抑制型、祛痰型和两者兼具的混合型。如果咳嗽影响了吃、玩、睡,就要用祛痰型或者混合型止咳药。
其中,抑制型止咳药能抑制大脑中的咳嗽反射,这类药经常有些副作用,如恶心、头昏眼花、昏昏欲睡。祛痰型的止咳药能溶解分泌物,使之更易被咳出。它们通过稀释分泌物来间接地减轻咳嗽,而不是直接地抑制咳嗽,这类药安全有效,可在卖非处方药的柜台买到,通常不会有副作用。混合型止咳药,不管是处方类还是非处方类,都包含三种成分:解充血剂和/或抗组胺剂、祛痰剂和抑制剂。理论上讲,解充血剂或抗组胺剂不应该给咳嗽的孩子服用,因为会使粘液变稠,使之更难被咳出。但实际上,如果你的孩子鼻腔充血,流鼻涕,并且剧烈地咳嗽,咳的整晚不得休息,混合型止咳药的好处大过理论上的担心。抗组胺剂带来的镇定效果在夜晚很起作用。解充血剂和止咳药通常能很好地改善症状,让你和宝宝度过一个平静的晚上(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罗伯特·西尔斯、詹姆斯·西尔斯,
2009)。
知道这些后,我就淡定的让孩子爸去药房买祛痰止咳药了,简单的买了个小儿清肺止咳化痰口服液。买容易,喝就难了。小朋友长到3岁多还没喝过止咳药,基本上什么药都没喝过,我试了下这口服液,挺苦。我好说歹说,儿子开始说不喝,后来就根本装没听见我说话,不理我了,到晚上该睡觉了,还干咳不停,不喝药肯定又是一个睡不好的整晚,必须让他喝。我想到的招是我们三人一人一瓶止咳药,干杯。小盆友们都喜欢玩干杯啊,先说好并拉钩,说话算数,干杯了必须喝完。爸爸最快一下就喝掉,轮到儿子的时候,他装佯了,转而言其他,想赖掉,可是遇到我这个妈,不行啊,慢慢磨,尝了一点点,皱着眉头,不喝了。我这妈妈也是从小不喜欢喝止咳药的,深感那小吸管喝的痛苦,不如倒在勺子里,仰头一喝来的痛快,遂让爸爸将药倒入大勺子,又是跟小朋友一顿软磨,终于同意喝勺子里的药,哈哈,果真得到一个安静熟睡的夜晚。第二天开始咳痰,这就好办了,不影响睡觉就没问题,只是我辛苦些,白天咳的时候,我要不停的给他拍背,也就是拍脊椎的两边,目的是将痰液拍的比较容易咳出来。儿子喜欢我给他拍背,经常一拍就是半个小时以上,拍的我手腕酸痛。只是效果很明显,再没有入之前的连续咳。这次咳嗽,也就仅仅喝了一支口服液,之所以效果如此明显,我以为可能与儿子从没喝过药,所以药效也来的格外好。
我对付儿子的感冒,一直的原则是:好好睡觉,睡的好,恢复的就快,坚决不随便用药。我会想各种办法让他睡好,婴儿的时候,就是抱着睡,多喝奶。这个说起来简单,抱着睡,着实辛苦,而且是我辛苦,儿子不舒服的时候只要妈妈抱,我也练出一身长时间抱孩子“神功”。
希望所有小朋友都健壮、少生病,妈妈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