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人看来,“死亡”这个词,是带有黑暗色彩的,是忌讳的。但是,死亡,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和生、老、病一样,人类均要面对。
没有经历过亲人或至爱的宠物的死亡、没有感受过死亡之痛的孩子,当她问你,什么是死亡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回答呢?
是直接数落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问题,还是明明白白告诉她死亡是怎么回事呢?
女儿现在五岁半,我并没有主动和她提过“死亡”这个词。
她第一次听到“死”这个词,应该是在她三岁多给她讲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时听到的。这个故事真的很美,有兴趣的爸爸妈妈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那时,她听了之后,问我,妈妈,什么是死啊?
我当时被她这个问题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解释,只好先从绘本故事情节说起。我回答说,死了,就是没有了,比如这个故事里的那片叶子弗雷德,在经历了春夏秋季节后,在冬天的大雪中变黄、凋落,最后变成干枯的叶子和泥土融在一起,又为大树来年的发芽提供养料。
她似懂非懂地说,哦,死了就是没有了。我说,嗯,对。
那次,并没有提到人的死亡。
渐渐地,她有时候提到的问题就会有意无意和死亡有关。
1
关于祖先
春节回老家过年,老家都会有祭祖的习俗。大年初一那天,看到爷爷奶奶摆好了香案茶酒饭菜在大厅里祭祖。
她不解地问,这是在做什么呀。
我们说,在祭祖啊。
她又问,什么是祭祖啊。
爷爷说,就是祭拜祖先啊。
她似懂非懂,没再追问,我们大人也在忙没继续解释。不一会,爷爷叫她去给祖先拜拜,还说,到时祖先会看到你的哦,可能还会摸摸你的头说你乖呢。
她听到后,跑来跟我哭诉,说,家里不是没有其他人了吗?哪里还有人会看到我还摸我头,爷爷说有祖先会摸我头。
原来是这样啊。显然老一辈对祖先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幼小的她,她很不能理解。
于是我解释,爷爷只是打个比喻而已,实际上,家里祭拜的祖先是已经死去的亲人,祭拜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怀念与尊重,死去的亲人不会再回来了,也就不会再来摸你头了,放心吧。
于是带她去对着案台倒酒、揖拜。之后问她,你看,真的没有谁来摸你吧,完成了这个仪式就行了。
嗯,还真是,爷爷说的是不对的,她说。
2
关于扫墓
三月三和清明节,她和爸爸回老家要扫墓。
她也问到,为什么要扫墓啊。
我说,扫墓是为了怀念已经故去的亲人。
她又问,什么是故去的亲人。
我说,嗯,就是已经死了的亲人,因为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每个人都会变老,变老了都会死去,但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不能因为他们死去就把他们忘记,所以在清明的时候去给他们扫墓,祭拜他们。
她哦了一声。然后问到,比如阿祖(太爷爷)的爸爸是吗?
我说是啊,阿祖的爸爸已经不在世了,但是有了阿祖的爸爸才有了阿祖,才有了爷爷,也才有爸爸,也才有你啊,我们是一代一代相传的,有了这些祖先才有我们,所以对于这些已经死去的亲人不能忘记,就在清明的时候去祭拜他们。这下她似乎明白了许多。
3
关于称谓
有次,她会突然问到,奶奶的爸爸妈妈呢?
我说,我也不知道,得问奶奶才行。
她又问,那外婆的爸爸妈妈呢?
我说外婆的爸爸就是我的外公,已经去世了,外婆的妈妈还在世。
她又问,去世了就是死了是吗?
我说是的,一般我们平时说亲人死了就用去世这个词,不直接说死。
她又问,为什么呀。
我说,直接说“死”,会让人直接感受生命没了,会比较伤心,也是对死者的不尊敬。
她说知道了。
4
关于老天爷
有一次,她问我,妈妈,这个世界有老天爷吗?
我问她,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问题啊?
她说,她同学A说她爸爸说天上有老天爷,但是B说没有,她爸爸说的,根本没有老天爷。那到底有没有啊?
该怎么回答呢吗?似乎这涉及到有神论和无神论的问题,太早给孩子定性也不好。
但想起一直以来和她讲过不少中国传统童话故事,很多故事都涉及到天上的神仙,我最终还是回答有老天爷。
我说,啊,这个世上啊,是有老天爷的,但是不和我们生活在世上,是在天上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我们平时啊,不能做坏事,也不能做亏心事,要不然老天爷知道了会惩罚我们的,我们在生活中会处处倒霉,我们生活得也不开心甚至过得不如意。
她听了后,说,我就说嘛,肯定会有老天爷的嘛,我们平时都老说,“噢,我的老天爷啊”(她有一段时间经常说这句口头禅……),没有老天爷怎么会有人发明这句话呢?我听了好想笑啊。
5
关于生命
前段时间她放学回来跟我说,妈妈,今天老师说一个小朋友死了。
我问怎么回事啊。
她说,老师也是听园长妈妈说的,一个小朋友很调皮,爬到很高的地方摔下来摔死了。
呃,我心想,真有这事?怕是在新闻听说的吧。跟她说,是呀,死了人就没了,他的爸爸妈妈肯定很伤心,所以平时大人叫小孩不去危险的地方不玩危险的东西,真没错吧,玩危险的东西有可能身体受伤,严重的就像老师说的那位小朋友,连命都会没了。
她连连说,嗯嗯,是啊,是啊。
我又继续说,我们的生命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生命,知道了没有?
她说知道了,要好好爱自己的身体。
……
孩子的问题没有时间表,无论她什么时候问起,我们都不要回避她的提问,而是选择用她能理解的方式去回答。
也许,她现在还没有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也许以后会渐渐触及死亡的另一面,会因为死亡事件悲伤、痛苦,到时我会用更加成熟的方式与她探讨死亡以及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