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需要《好朋友》主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有了更多的交往需求。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有的小朋友愿意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分享,也有的小朋友遇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有的小朋友特别乐意去帮助别人,也有的小朋友会在遇到想要一起玩的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加入别人的游戏等等,在这些现象中,有友好关系的形成,也有矛盾与冲突的出现。所以如何帮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交朋友也成了中班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在中班上学期,班里孩子互相了解后,我们也开展了《好朋友》主题课程,来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课程交朋友。
二、怎样开展活动?
1.主题前的准备
在《好朋友》主题实施的第一周,为了让孩子们对主题课程有更切身、真实的体会,我们从孩子们自己的经历入手,先了解自己的朋友。说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好朋友的外貌、本领, 成为好朋友的原因及与同伴相处的经历和体验,并运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好朋友。在孩子们回忆自己好朋友及自己与好朋友的趣事的同时,对《好朋友》主题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原来这个主题是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朋友,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如何交朋友的。
首先在周末请孩子们进行“我的好朋友调查表”信息的搜集,对自己的好朋友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好朋友的姓名、外貌特征、喜欢的运动、喜欢的玩具等。在区角活动中,也从表现好朋友的特征、和好朋友一起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
2.区角活动的开展
美工区,泥工区,教师通过提供孩子带回的好朋友照片、绘本图书等能展现幼儿外貌特点、小朋友一起游戏的照片或图片材料,通过绘画、撕贴等形式展现“好朋友”的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幼儿不同表现形式、多种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指导。
制作区,教师鼓励孩子们通过发散性思考,制作多种形式的作品,像“我的好朋友”、我送给好朋友的礼物、我给好朋友的照片做相框等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供纸箱、报纸、布、即时贴、麻绳、皱纹纸、卫生纸卷筒、奶粉桶、饼干盒等丰富的材料供孩子们使用和创造性地思考。
拼摆区、拼插区,可通过鼓励孩子们通过观察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征,表现自己的好朋友开展活动。或拼插送给自己好朋友的礼物,可在讲评环节,请孩子们现场赠送自己的礼物,体验好朋友互赠礼物的幸福与快乐。
照相馆,这是“好朋友”主题中孩子们的最爱。为了让孩子们更有参与感和主人公意识,从照相馆的筹备工作开始我们便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照相馆的名字,需要的物资,活动的开展等,都是和孩子们一起进行。
好朋友分享角,通过和好朋友一起合作玩游戏、分享玩具、了解我的好朋友等形式开展活动,在过程中也发现和朋友有矛盾的事情,教师及时和孩子们讨论“怎样和好朋友友好相处”、“和好朋友闹别扭了怎么办”、“一起玩玩具的规则”等相关问题,并孩子们自己商讨、表征解决办法,来帮助孩子们解决同伴交往过程中的难题。为了鼓励孩子们和自己的好朋友友好相处,并能交到新朋友,还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谁学到的本领多”、“谁交的朋友多”的比拼活动。
相信在主题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好朋友”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也会在活动的逐步深入下逐渐掌握同伴交往的技巧与“精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