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善于处理孩子情绪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
第一:忽视孩子的感受
第二:放任孩子的自由
第三:藐视,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是否作好了入学准备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了学习能力——一切知识的基础
1. 自信心。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身体、行为和世界的感觉;孩子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成年人会提供帮助。
2. 好奇心。认为探寻事物本质是积极、有趣的。
3. 意向性。产生影响的意愿及能力,并且持之以恒。意向性又与竞争力、有效性的感觉相关。
4. 自控。与年龄匹配的调整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内在控制的感觉。
5. 关联性。与他人相互理解、交往的能力。
6. 沟通能力。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想法、感受与概念的意愿和能力。沟通能力又与对他人的信任感以及与他人(包括成年人)相处时的愉悦有关。
7. 合作性。在群体活动中协调自身与他人需要的能力。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是否具有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对孩子进行“启心”教育——也就是情绪方面的启智项目。
第14章 性格非命运
本章议题生物基因决定的情绪倾向能否为后天的经验所改变?本章结论可以在童年时期改变。举例:气质分为 胆大 胆怯乐观忧郁。胆大和胆怯的区别在于以杏仁核为中心的神经的兴奋程度。
如何改变:在儿童时期父母应该主动不断重复情绪管理习惯。
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情绪管理习惯
如果孩子有需要,父母是否值得信赖和如何回应,以及孩子在学习处理自身困扰、控制冲动、施展同理心方面的机会和受到的指导。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忽视或虐待孩子,表现自私冷漠,与孩子的情绪不相协调,或者对孩子进行残酷的管教,都会对孩子的情绪神经回路产生影响。
第五大章 第15章
情绪盲的代价
议题:从儿童开始关注情绪管理。理由:从小又暴力倾向的儿童犯罪率高于无暴力倾向的儿童。证据:作者跟踪儿童从儿童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得出结论。原因又很多:从小父母纵容,生活在犯罪率高的家庭,社区,学校。结论:儿童时期的情绪管理可以被教会。
第十六章 情绪教育
避免冲突的办法:要沟通,不要随意猜测,不要急于下结论。以自信的态度做事,主动倾听,直率地表达感受,但是不能上升为攻击。
情商的内涵自我意识:识别和用语言描述感受,发现想法、感受和反应的联系;了解想法或感受是否主导决策;了解替代选择的后果;识别自身的优点和弱点,用积极而现实的态度看待自身。情绪管理:认识到感受的起因,学习如何处理焦虑、愤怒和悲伤。对决策和行动负责任,遵守诺言。同理心:一种关键的社会技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尊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建立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别人的言行及自身反应和判断之间进行区分;自信果断,但不愤怒或者哑忍;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和协商妥协的技巧。
情绪表现为几大形式 愤怒 恐惧 悲伤 喜悦
情绪技巧· 识别和标记感受。· 表达感受。· 评估感受的强度。· 管理感受。· 延迟满足。· 控制冲动。· 减轻压力。了解感受与行为的差异。
认知技巧· 自我交谈——发起“内在对话”,以此处理话题或挑战,或者强化自身行为。· 解和解读社会信号,比如识别行为的社会影响,从更广泛的团体的角度看待自身。· 采用解决问题及决策的步骤,比如控制冲动、确立目标、识别替代行动、预期后果。· 理解他人的角度。· 理解行为准则(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 自我意识,比如对自身有切合实际的预期。
行为技巧· 非言语——通过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声调、姿势等进行沟通。· 言语——清晰地陈述要求,有效地回应批评,抗拒不良影响,倾听他人,帮助他人,参加有益的同龄人团体。
自我科学课程:
自我意识:观察自身并识别自身感受;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体系;了解思想、感受和反应的关系。· 个人决策:审视自身行为,并了解行为的后果;了解思想或感受是否主导决策;把这些认识运用于性行为和毒品等问题。·管理感受:监测“自我交谈”,捕捉自我贬低等负面信息;意识到感受的成因(例如,伤害引发愤怒);寻找途径应对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