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一种境界,一种清明,也是一种温度,一种力量,在它的指引下,能寻回你内心的宁静。”——《为别人着想就是一种慈悲 》
作者:见鹿
有一次到胶州的慈云寺去拜访上了下善法师。
我在寺院中随意散步,临近午餐时分,香客还有居士都陆陆续续的去往斋堂。
在斋堂门左侧的条桌上,放了两把烧水的水壶,有人来倒水喝,都用手先碰一下壶壁再拿起来倒水,有人还要用两把壶分别倒水。不多时,再有人过来,水已经空了。
我快步走进斋堂的后厨,拿来暖瓶给两把水壶全倒满了水。这时,一位师姐走来说:“不能全倒热水,一把壶里要盛凉开水。”
“为什么?”我不解的问道。
师姐说:“有的人因为身体的原因,天再热也只能喝热水;有的人大冬天都喝凉水;还有的人走得急渴了,想喝水,能喝上一杯温水既解渴又不伤身体。”
我说:“师姐,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想得真是太周到了!”
她忙客气的说:“没有,没有,这都是师父教的,师父说,常常为别人着想就是慈悲!”
从此,每当我端起水杯喝水都要想起师姐告诉我的话,想到“常常为别人着想,就是慈悲”。
吃水不忘打井人,还有汲水的人,担水的人,烧水的人,更不能忘记还有许多像师姐这样默默为你守护的人。
想想,为自己着想都很不容易,何况做到“常常为别人着想。儒家文化里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说的是:想到为自己好,就是为了亲人着想。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再进一步“为别人着想”。
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都是在满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以满足。
佛法的大乘思想也如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打破自私的藩篱,去为别人着想,是永远也活不明白的。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带着使命来的,如果真能明白,就能真正建立起为别人着想的人生观,就不会逃避自己的责任、义务,“仁义礼智信”,也不再是口头禅,而会用身体去行。
只有这种境界得以提升,才是真正的慈悲。
人生苦短,如果我们起心动念都能“常常为别人着想”,就能够带给别人快乐,谁能说这不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呢?
第二天一大早,一把壶上贴了一个“凉”字,一把壶上贴了一个“热”字,哪怕是一个小善,也让人得以心安。
今夜写下的这篇文字,也希望有缘看到的你,雨露均沾,同感法喜!
2021\9\18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