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史记》春申君列传,突然还想写点什么,我也知其实写的也不好,了以练笔。
太史公在本篇传记的最后评价春申君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其实主要是说春申君没有听从门人朱英的建议,朱英意识到,李园得势后,会因为害怕他们之间的秘密泄漏,而杀害春申君,最后果然在楚考烈王死后,李园携死士杀死了春申君。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实权在握,财务与实力并举,门客众多,能言善辩、智谋双全,曾说服秦昭王放弃联合韩、魏进攻楚国,帮助考烈王逃离秦国回楚顺利继承王位。这样一位英勇的人物,最后还落于此地步,真英雄也不得善终啊。
那么,李园和春申君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从全文来看,春申君对楚国也可谓是忠心耿耿,为江山社稷也是”煞费苦心“。楚考烈王没有儿子,这可是国之大事,春申君就为其寻找宜于生育的女子献给楚考烈王,然而无果。这时一个叫李园的赵国人。为了自己的妹妹能够得到宠幸,谋取私利,就成为春申君的侍从,并假借齐王要求娶其妹来提高其妹妹的竞争力。一下子引起春申君的兴趣,要求见一下,这男人啊,很少能过美人关啊,历史人物也有其弱点。春申君宠幸了李园的妹妹,并让其怀了身孕。李园的妹妹以此游说春申君说“楚王非常器重你,超过了他的亲兄弟,尽管如此,一旦楚王没有儿子,被 楚王兄弟继位,你肯定会不得势”,春申君考虑到自己的处境想想也是,这本身就是庙堂之上的规则,人啊,一旦有了私心,真的是什么也干的出来,就把李园妹妹献给了楚王,后来,李园妹妹果然为楚王生了儿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于是李园也得到了器重参与朝政。我常常认为,人啊,不怕得不到,就怕失去,失去的担忧远大于得不到。李园好不容易得到今天的荣华富贵,肯定害怕失去,而且欲望会不断的野蛮生长,毕竟啊,李园也害怕自己和春申君的勾当被泄漏,因此私下培养死士,随时准备下手,结果春申君是过度的自信,也是对过去的顺境冲昏了头脑,该清醒时不清醒,没有听从朱英的建言,最终被砍了头,一世英武,就这样跌落神坛。
那么春申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我试着分析下。
1.人性的恶,不忍直视。我们常讲,历史可以重演,不论处于什么时代和环境,人性的本质不会变,因此其行为逻辑就很难发生变化。从李园得势的过程可以看到,其为了上位也是什么手段都使得来,本质上不是什么好人,这样的人可以利用,不能重用。而春申君毫不设防,利令智昏的结果。
2.过分的自信,产生了路径依赖,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以为手下的人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其实啊,人心割肚皮。逢人都要打个问号,小心谨慎方可行得万年船。
3.今天的果一定是昨天的因,如果不是私心太重,过于看重自己的私利,真正的能站在国家的利益考虑,真正能够愿意杀身成仁,也不至于做出那种苟且之事,最终落得身首异处。
人啊,为自己谋利是对的,但还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要知世故而不世故,心安理得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