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中的婆媳关系
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本身并不是学习这件事,而是关系,0-12岁建立社交情商很重要,如何去处理与周围的人际关系。
一,婆媳矛盾的背后
1.价值感之争:我在儿子面前有没有存在感,有一些没有断奶的妈妈。
2.义务和利益之争:婆婆带孩子是否天经地义。
3.权力之争: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4.育儿理念的冲突
二,婆媳矛盾对孩子的影响
会对孩子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孩子是通过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来建立安全感的。
0-6岁:主要是母婴依恋,这个时期,母亲的情绪越稳定,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越重要。
三,怎么破解?
1.摆正位置
很多时候,我们对对方的期待过高,会产生落差,从而失落。
你跟婆婆,都只是对方外人中的第一位而已。不可能像亲生母女,你们并没有血缘关系。
对婆婆和媳妇来说,都是: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生活中要讲礼少讲理。
婆婆是客户,是队友。
道理都懂,可是在事情来了的时候,就控制不住,所以要在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去练习,而不是等事情来了采取觉察。
遇到事情,谁先让步?我们先让步,因为我们学习了更高情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不要用伤口去和对方沟通,我们都来自不同家庭,有不同文化和习惯。
四,答疑
1.养育分歧,比如孩子吃饭看电视
底层逻辑:家是用关系来教育孩子的。
那个当下不要去跟老人沟通:老人是关心孩子吃了多少。
关系大于道理,去沟通的时候,要抓住婆婆的软肋。
比如喂饭:我知道你很爱小宝,但是上幼儿园之后,老师喂不过来,孩子就吃不饱,吃得慢就吃不到好吃的,你愿意看着孩子被骂,被人欺负吗?他在家练习,我们还能帮助他。
get:站在婆婆心疼孙子的角度去跟她沟通。
2.关于老人给孩子买很多吃的,玩具
两害相较取其轻:享受了婆婆带孩子的安全感,就要舍掉某些方法不对。
老人心里其实很恐慌,没有价值感,没有人认可,感谢她,多去感受一下对方的感受。
可以跟孩子去沟通,告诉孩子吃糖的危害,但是要注意解读奶奶的爱,奶奶很爱孩子,恨不得什么都买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