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20210508每日阅读达人读书心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对象:本书是为那些增进自己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误区:部分人士认为读书没有必要。原因:收音机、电视等新媒体信处传播的普及

总结:现代媒体资讯信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我们是需要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以及原理,故我们更需要去阅读。

主动阅读:

1、阅读有主动与被动区分,比如演讲者与听众,对于演讲者来说,他们需要阅读书籍,他们要去花力气,还要做“输出”,他们就是主动者;对于听众来说,他们不需要花任何力气,只需要“接受”演讲者传达的资讯就好,他们就属于被动者。2、达到主动阅读的条件是什么?A阅读要主动;B在阅读过程中,要参与每一种活动。

总结:知识的吸收必须是双方主动互动的过程,哪怕是作者与阅读者。

阅读的目的:

1、为获得资讯而读;A比如通过看电视、阅读杂志以及听广播都可获得资讯,但对我们来说,仅仅是获得了资讯而已,对于我们的理解力却无任何提升,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我们主动去理解,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与其他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差异在哪里?B阅读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与作者同频,即从头至尾作者写的都是你明白的,那这也属于资讯的传达,因为他对你理解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2、为求得理解而读;什么样的书籍能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呢?A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即作者比阅读者的洞见更高,或者说作者的东西要超过你所了解的。B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即阅读者不需要全盘都了解和通透,但至少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即可。

总结:如果我们想提升自己,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学习之间的差异

指导性学习是在有外力的作用下(比如别人指导下)学习的方式。

自我发现型学习是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自我学习和提升的一个过程。

总结:不论何种方式的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都需要去主动吸收、主动思考才能增进自已的理解力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老师的出席(属指导型学习):有问题,通过老师对问题的解答,从而增进理解;老师的缺度(属自我发现型学习):自己从书中找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从书中找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