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即事

自小吃藕,今日却是第一次当了一回挖藕人。

远近满是芦苇,荷塘已是一片枯败,在瑟瑟的风中,尤是萧索。却是不曾有着半分诗意,实在是穿着密不透风的胶衣,走了已有二十分钟的光景,迤逦着走进芦苇的深处,眼前便铺展开一片片藕塘。

藕田,漆黑一片,盛夏的莲蓬开始枯萎,泥沼地底正酝酿着一种自然的美味。一脚进去,淤泥湿滑,本打算站稳再前进一步,谁知站的略多了一分功夫,再拔脚,却已是深陷其中了。堪堪用力拔出这只脚,又向另一边倾去,忙稳住身体,真是寸步难行的样子。   

好不容易行到一处荷叶稠密的去处,举目寻着最大一支荷叶,便急急下手开始探寻。水底淤泥冰冷湿滑,只用手指触摸并寻不着莲藕的痕迹,只得顺着枯竭的秆径,十指深深伸进淤泥,探寻藕根。藕是横在泥里,要有分寸的用力,摸索着整根藕的走势和长度,再逐段的清除淤泥,再慢慢的拉将出来。

这期间,只是稍不注意,便要断的,断口处便是要灌进淤泥,也就不能要了。不过半个小时光景,虽只挖得三五根鲜藕,却是极累,但还是意犹未尽的,与我们同来的伙伴几次催促,方才返身上岸。直埋怨着,还怕我们将你家的鲜藕全挖走了不成。伙伴只是笑,那倒是不怕的,只是回路依旧曲折,要抱着这许多藕回去,实在艰辛。

本来只是为着感受一下挖藕的趣味,伙伴并不曾想着我们真下荷塘,捉得这许多藕上来,也并未备下装藕的口袋,我们只好左拥右抱,一路沿着荷塘和苇荡,浩浩荡荡地出来。

直走了许久,终于在路上拦下一辆送莲蓬的三轮车,我们坐在后斗中,吹着傍晚的清风,小心的护着我们的粉藕,一路回转。

这两袋子鲜藕,继续兜兜转转,随着我行得几十里路,转至家中。我把它们统统收进冰箱,然后算计着怎样的吃法。

我自是极爱藕的,小时家中亦是多食藕。

莲藕,味甘,是生津的佳品。生吃可以清热润肺,也可选几块略微肥腴的排骨,炖在一起,汤色浓白中透着淡淡的绯红,一碗盛上,撒几粒细细的葱花,真真是粉糯香浓。煮熟的莲藕,性子由凉变温,最是健脾开胃。

其实,往常在乡里常常喝的是墨鱼干莲藕汤,墨鱼干调理气血最好,但在北京经年,却是常常过敏症发,墨鱼干属动风发物,倒是不宜多食的。

倒也不用怎么的遗憾,实在是还有好些吃法,酸辣藕片,珍珠莲藕丸子,不省枚数。

对着这许多粉嫩的莲藕,嗯,转念一想,似乎忘了,七孔爽脆,九孔软糯,我这百般辛苦得来确有几孔呢?

应季时鲜,辛苦所得,总还要相应的食法,倾尽全力的让它好吃,才不负它的由来,亦不负这一季秋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