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看了很多书,为什么别人说起来看过的一本书头头是道,而你却总是刚看完觉得收获满满,而过一段时间就觉得再提期这本书却说不上什么有趣的观点?
这就是笔记存在的意义啊,有些人喜欢做笔记,并且真正内化到自己脑子里,所以同样一本书,他的收获肯定比你大。
我从初中时候就开始做读书笔记了,曾经的笔记本是厚厚的一摞又一摞。而且一有空就会拿出来看看,但是当年纪越来越大,以前笔记里记得东西就越来越不满足需求,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之前的笔记都几乎毁掉了。留下的只有大学的一小部分。
而且,讲真,翻翻自己之前的笔记,其实真的不算是笔记,充其量是摘抄,就比如下面这样:
笔记做完之后,也很少翻出来看,即使某一个无聊的下午想起来翻翻看,也是偶尔的打鸡血,也没有对自己起多大的影响,基本上只是抄抄就过去了,
近段时间有关注过一些关于如何做笔记的文章,在周末也初步实践了一把,学会把笔记派上用场,而不是去做一个摘抄本。
一、关于做笔记的大致框架。
有2种方法,第一种是用康纳尔笔记法,另一种是学会用做PPT的思路去做笔记。先来介绍第一种。
康纳尔笔记法,把本子分成3个部分,A区域,B区域和C 区域,具体的功能参见下图,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同时在回想栏记录自己在记笔记时的想法,在复习回看的时候就一目了然。
如果对自己帮助特别大的内容文字太多,不便于抄写,那可以把页码记录下来,用特别的颜色标记出来,同时记下为什么对自己帮助大,在哪些方面可以用,这样回看笔记的时候就能准确的找到这部分内容,而不是手忙脚乱一页页翻。
这种思路我以前是从来没想过的,认为自己记下来就好了,其实笔记更应该是作为一种索引的工具,一本书内容太多,并不是每句话每个章节都有用。通过做笔记留下精华,真正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学会筛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下面是我这两天快速地把自己最近看的2本书的笔记做起来,而且发现同一本书,不同时间看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上次感觉没什么内容的再大致预览下竟然找出了很多可以记录改进的点。
下面的思考栏,如果当时没什么感觉,可以留白,下次说不定就有新的想法。这样当我有时候来不及看内容时,看看旁边的批注也可以知道哪些内容是我确实需要的,有目的性去回看,更节省时间。
还有一种笔记记法,可以借鉴PPT的思维,分得更详尽。
是不是一目了然?但是这种方法区分太过于详尽,我是一个很没耐心的人,所以这种就没有尝试,我觉得康奈尔笔记法目前对我来说就很实用的,而这种PPT思维,个人觉得比较适合阅读很深奥的时候练习。
不管是哪种方法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有记笔记的习惯,如果你的笔记本也只是一个摘抄本 ,那笔记方法真的要更新换代啦!
二、记笔记的小细节
框架知道了,还有一些细节可以打磨,比如说,准备一本合适的笔记本,选择不同颜色的笔来突出重点,方便自己一下子就能找的出,学会怎么排版好看,做好目录和索引等等这些,个人觉得这些基本功还是要慢慢练习,最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风格。
关于笔记用的本子,我是偏向于薄一点的本子,大开页,比较简单质感比较好的,真正实用才是好的,关于笔记本的牌子,我目前没有特别去挑选,只是选择一些很大众简单的笔记本。
不同颜色的笔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家里的笔已经泛滥成灾了,但是现在却感觉什么笔都派不上用场,水彩笔颜色太重,色铅笔颜色太浅,所以周末又去买了三只笔,两支比较细的彩色水笔,不印染,还有一支没有味道的荧光笔。
最后,我也会慢慢实践总结,让笔记真正发挥它的效力,让自己越来越好。关于这方面心得,以后也会继续分享。
好了,周末也过去了,明天周一,早点睡,打足鸡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