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说他的词"直追后主";他出生名门却淡泊宁静;他身处繁华之都,却喜结交落魄文人;他才华横溢却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他自幼修文习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书画骑射无所不精;他是清初第一才子,他的至情至性让无数后人痴迷,他的传奇人生、情感经历演绎了感动无数人的诗词之美;他的词以清新流利的风格与悲凄哀婉的情思,给人一种直觉的美感(叶嘉莹语)。他就是清朝诗文艺术的奇才—纳兰性德。
曾经有人说,他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纳兰性德曾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为康熙爷的侍卫,共事八年,交情甚好。当年权臣和珅把《红楼梦》的手稿呈现给乾隆皇帝,弘历阅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纳兰性德在24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又著《饮水词》,又把两集合为一处,名为《纳兰集》。他的作品在当时就享有盛誉。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或许,我们从他短暂人生中的些许痕迹中能揣度出其中一二吧。
(一)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生于1655年,字容若,满州正黄旗人。他的父亲是后来康熙大帝的重臣、任武英殿大学生、太子太傅等要职的纳兰明珠。纳兰一族出生贵族,明珠祖父的妹妹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所以纳兰家族和爱新觉罗皇族有亲戚关系。明珠按辈分应该是康熙爷的堂姑父,因为他娶的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
出生如此高贵,纳兰性德的仕途自然一路通畅。他17岁入国子监、18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得进士,那年他只22岁。他被康熙爷留在身边做了三等侍卫、不久就濯升为一等侍卫。他多次随康熙出巡,深得皇帝信任,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纳兰性德并不醉心于仕途,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诗文之事他觉得有点格格不入;他讨厌官场的庸俗虚伪更倾心于吟诗赋词。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禀赋、更兼功名轻取、钟鳴鼎食、入职宫禁、金阶玉堂,使得他有常人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复杂心理。所以他写出了《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夜千账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guo)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本是春风得意之时,但心思慎微的他却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活有了厌倦心里。身泊异乡却梦系家园,尤其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交加之时,他更是辗转反侧、深夜难眠。
从"夜夜千账灯"的壮美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此时容若的心境可见一斑。
(二)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青梅竹马、私定终生。表妹父母双亡、寄居在他家。初遇表妹的他正值青春年少,看见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的女子一见倾心,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在此,你可曾想到宝玉和黛玉?
可他们的爱情并没有被祝福反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不久,表妹被选入宫,容若为了能见她一面,不惜乔装成僧人。但即使见到,也只有"静默无言"的相对。他们一心期待出宫以后再重逢。可因为猜忌,表妹被打入冷宫,葬埋了花容月貌;容若在她没出宫之前便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辜负了锦绣年华。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这首《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委婉缠绵、感情真挚。其实描绘的就是表妹入宫以后,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有望幸的心里,他们的心还在一起。
纳兰性德在表妹入宫后不久,便奉父母之命,与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卢兴祖之女完婚,那年他二十岁,她十八岁。
许是卢氏太好,容若与她如胶似漆、水乳交融,可谓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但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人也是聚少离多。更有甚者、红颜命薄,三年以后,卢氏就因病去世。容若悲痛欲绝,他把无限的感情写到了他的词章中。有这首《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而如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有这首《浣溪沙》:
谁念秋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堵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还有《山花子》: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尤以这首《沁园春.》把悼亡情绪推向极致: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悄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悼亡归悼亡,生活在繁华世界、享受着锦衣玉食。虽容若不以"人间富贵花"自居,但他确是"人间富贵人"。不久,他又与官氏结为夫妻。但"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种矛盾的情愫,你又能看出什么?
沈宛为江南艺妓、才华横溢。容若曾纳她为侍妾,但不久就又被迫分离。但容若对她恋恋不忘,所以在他生命垂危之时,他写到"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他对她还是心存愧疚的。容若去世后,留下了孤独无援的她和遗腹子。她在《忆旧》中写到"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容若多情反为多情误。他与表妹情投意合却难结连理;他与卢氏琴瑟和鸣却无缘终老;他与官氏的感情说不清道不明,使他心理压力很大;他与沈宛,纵然万般恩爱也难被主流接受。
(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瀮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人们当成爱情诗来读,其实《纳兰词》里有这样一句"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容若写给他的朋友,词人顾贞观的。
这首词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寡义,从而表达与之决绝的决心。
诚然,一份感情若是真爱,那么无论如何变故,初见的那一刹那,永远是难以忘怀的。
想当年,汉成帝遇到赵飞燕以后就抛弃了一代才女班婕妤。才女在诗中自比秋扇,感叹自己的悲剧人生,后人常用"秋风团扇"比喻女子被拋,又称"班女扇"。容若借用这个典故,感慨情谊易变。
在骊山上如此恩爱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也最终肠断马嵬坡啊!
最后的"比翼连枝"两句化用李商隐的句子。其实容若的"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指代所有的感情都应该始终如一、至死不渝。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纳兰容若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