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情感或热辣或唯美,或豪放或婉约,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作者的真挚情感,是我们教学中最钟爱的一中文学形式。
但是如果要想体会古诗词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可是当你用各种方法查资料的时候,你会发现关于社会背景太多了,你甚至觉得哪哪你都重要,你以前知道的,讲过的都是最重要的,你现在查到的以前不知道的也很重要,所以,学生似乎都应该知道,那我们怎么把握教学中古诗词写作背景呢?对此我有以下想法。
备课时认真的,多方面的查阅写作背景。这样是为了让老师尽可能多的了解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老师把握诗词情感。更正确的理解诗词的句意,设计教学思路,安排教学程序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诵诗词,引导学生正确的体会情感。
课上尽可能精炼的介绍背景。课上不可以把你查到的所有的背景都告诉学生,或者是干脆制作成幻灯片,出示成字幕,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也不可以自己一句一句的讲解给学生。你总是认为背景介绍越多,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其实不然好的诗词是读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往往的流露于字里行间,适当的了解背景,可以帮学生答疑解惑,更好的朗读诗词,体会情感。如果过多的介绍背景,耗费时间太长,并且当你介绍的知识有重复时,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效率反而很低。另外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过多的介绍了背景就容易把我们的语文课奉献给历史或者政治,偏离了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目标。学生就没有时间诵读,体会不到古诗的美。
也可以不做专门介绍,在品读中贯穿一些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古诗更感兴趣,提高背诵的效率,丰富学生品读的感悟。当然,这就要求老师精心的备课,在上课开始就用自己有效的方法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饶有兴趣的品读诗词。
总之,一篇古诗词不论长短,都不能把主要时间用来介绍背景,背景精炼就可以了,相反的,教学古诗词需要老师大量的备课,了解时代背景,更好的备学生,备文本,备情感。从字里行间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情感,达到真正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