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上车后朝着导航推荐的相反方向开,还怪导航乱指路,他知道怎么走,然后走了红灯最多的那条路,几个八十多秒等下来,教练说一点四十到,我一点五十给他打电话他让我稍等下。
印度电影。从现状上来看,《我的个神啊》、《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巴霍巴利王》、《起跑线》、《神秘巨星》等等,印度电影是最能打动我心的类别了,那种直击心灵的平凡,那种永不停息的坚持,那种重重困难中的反抗,就算改变不了什么,我们也得坚持自己的理念,这种严肃的话题在喜剧的处理下,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或者生活本生就算一处笑话,而成人的世界故作严肃而已。
《巴霍巴利王》是王子复仇记外加爸爸的故事。但是王子攀越高峰是因为高峰上有位美人啊,而且整个攀爬过程中,美丽的仙女一直在诱惑。终于攀登高峰,调戏女武士,为女武士去救了自己的妈妈,当然,他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妈妈。然后仆人就开始讲王子的爸爸的故事,从还出生讲起,王子的爷爷怎么样,王子的爸爸怎么成长的,怎么身经百战的,怎么爱戴百姓的,终于要登上王位了,仆人说:我杀了他!!!亲,要不要这么跳脱的,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整个故事还是很舒服的,毕竟被养父母抚养了25年的王子,有攀爬瀑布高峰的欲望用行动践行了起码20年,终于成功一次,是偶然也是必然,高峰在哪里,只能上去。青年男女,不是最自然的事么。人生是际遇的偶然,而不是被设计的脚本。无心之事冥冥中自有天意,也没什么不好。而令人动心的,还有我们好久没提到的本心啊。对现在的国产剧来说,“王”就是权力,就是中心,“妃”是“王”的附庸,是后宫风云。即使是武则天,现在也粉饰不见本心。太后说“我说的话,就是法律”,是霸气也是底气。太后说“入阵杀敌,战场驰骋,是将军;救下每一个自己的子民,是王”。那个没有立自己优秀的孩子成为王,而是立了最符合王气质的孤儿成为王,她是最有权谋和气魄的政治家。
《起跑线》。教育不应该是交易,但现状来说,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交易,圈子的固化,从小抓起。最令人感受深刻的是,因为穷人孩子会跟不上,融入不了圈子,一两年后也会退学的,与其浪费名额,不如直接给其他人。不得不说,听起来好对,但是实际上很功利和虚伪。虽说公平教育是一种信仰的追求,但是孩子的世界是否只能被成人去定义。晚会上,穷人孩子和富人孩子同台表演,不分伯仲,从天赋上来说,无关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天使落人间,被人世间迷惘,参考《我的个神啊》。从尘世来说,的确阶级跨越是很难的事情,但是树苗尚且可以顶开石头,凭什么用你的难度来度测他人的拼搏。生是为了什么,为了不被定义吧。不被既往定义,不被他人定义。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真是死板到可爱啊。
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直面生活直面淋漓啊。
关于加班。按照劳动法是加班不补贴是违反劳动法的,最近上上下下加班到凌晨已经算好的了。加班费有,但是身体是自己的。如此想来,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生活,其实一般干干也就行了。为了理想,太脱离生活了。什么都不为了,太无聊了。所以上班是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