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日记的新心得体会
就像上一次说得一样,要想一个习惯能够坚持下来,一定不能复杂,所以我又优化了模板,淘到了一个很好用的小工具,其实这个工具我之前就用过,但是没有坚持下来,当时的自己比较浮躁和焦虑,用一段时间感觉变成了负担,但是这一次是作为日记的优化,因为我已经决定好要记录的,这个工具一张图代替了好几张图,同时也不用去刻意记住时间,只要点一下就有记录了,同时她还有插件,直接放在桌面上,做了这个事情就点一下,不要太好用了,所以内心就接受了,与内心和解才能做到身心合一。
2、对新家的展望和心得
一直和妈妈同住,一直存在着特别多的限制和阻碍,导致制定的家规落地不了,召开家庭会议长辈也不愿意参加,所以我毅然决定搬出去,在同一个小区租了一个房子,既能够相互照应,又彼此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昨天带着姐姐妹妹去新房子量尺寸,不管是姐姐还是妹妹,都在奋力的帮助,虽然他们不太会用卷尺,但是都尽自己的能力再帮我拉尺子固定,记录尺寸,一个新家从无到有,从开始就让孩子参与房间的布局,他们也是这个家的小主人,是房间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家里环境的维护着,从新房开始开家庭会议确定心得家规,每个人都需要为家的美好承担义务。
这一次我打算采用极简的方式布置家里,只准备必须用的东西,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股脑全屋定制之后各种鸡肋,以使用功能为前提,先分区确定功能,然后参考肯德基开店前模拟动线的模式在地上画出图形,主要的功能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只有几大主题,阅读和运动。
3、针对孩子视力的思考
今天早上听书讲到了眼科医生陶勇在暴力伤医事件之后,放弃了现实的手术刀,但是拿起了另外两把“手术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人文,通过这件事情我体会到,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真正的绝境,虽然拿不了手术刀,但是反而通过把更多精力花在专家会诊反而为更多需要的患者身上。最主要的是引起了我对孩子视力的重视,其实姐姐的眼睛已经检查出来真近视了,虽然度数不高50和75度,但是看过一些介绍,小的孩子视力如果保护不得当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些读,近视的危害在于高度近视,超过600度就是高度近视,会有很多更严重的疾病,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得高度近视,就算实在逃不过近视也尽量延迟延缓孩子近视和增长。
我还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远视储备”,“远视储备”是上天给孩子的礼物,因为还刚出生的时候眼轴间距很短岁之前都是有远视储备的,但是如果过度用眼,导致远视储备提前用光,就会导致提前近视,如何判断孩子远视储备可以定期给孩子测眼轴,提前预防!
我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眼睛我是没有很关注的,虽然有规定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但是执行的不好,自己也没有以身作则,所以我打算从三方面做:
一是先攻心,找机会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从五分钟,到十分钟,从吃饭,走路,看视频,让孩子真正明白如果真的用眼过度,失明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是制定“机窝的家规”,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要放在公共空间一个固定的位置,使用电子产品需要有时间和时长的限度
三是多带孩子到户外,六岁以下要保证三个小时户外,六岁以上要保证两个小时的户外,平时上学在学校大概有一个小时,回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让孩子在户外玩会再回家
4、听书心得——对“空心病”的理解
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一个平衡,很多事情只有时间能告诉你答案。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空心病”,其实是跟生活节奏太快有关系。就拿看书这件事情来说,很多人都说没时间看书,但凡慢节奏的东西,大家已经没有时间去做了。这就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发酵缺失”,就像大家都知道酿酒的时候,要把那米饭煮熟了,放上水,把这个酒药扔进去,它就慢慢地变成米酒了。快节奏的生活会缺乏发酵,没有发酵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东西,包括看短视频也好,浏览网页也好,没有质的变化,它就是像流水一样,只经过了大脑皮层的浅层,没有往深层去,最终没有转化。一旦经历的这些东西没有发酵,它们就不能形成你自身的东西。如果生活节奏太快了,尽管你好像接触了很多东西,貌似经历了很多,但是你回头一看,感觉这一天好像啥也没干,没走过心,所以这就是太快节奏的这种生活,导致了我们没有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万事万物通过发酵变成自身的能量,这是导致“空心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