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谢幕,2013依然很忙,时间过得还算快。这一年最大变化是移居广州了,收入比去年翻倍,生活和工作环境改善了;可仍不变是,我的前途还不明朗——项目还在孵化,论文仍在生产,女朋友不知道叫什么名。虽然前途不明朗,但是总体来说,2013的收获绝不亚于去年,从我的微博的量与质可见一斑。
接去年的发展,2013年的生活还是有两条主线,第一条当然是苏格拉底网(sugeladi.net)的研发;第二条是哲学研究,包括心理学哲学、本体论、学科论、知识论和西方宗教信仰。
苏格拉底网于三月份完成最简产品原型,四月发布到公网后,经历了数个开发版(alpha)的演进,在十一月来到了专利申请阶段,项目完善和发展目标更清晰了,同时不足也被发现了;为了准备专利申请,十二月份开展了企业理论调研,很意外的初步掌握了创办一家企业所必备的一些能力和知识,并且发现了项目扩展的可行方向,项目的价值再进一步确定,「苏」在创办一家企业上的不足找到了可能的弥补方法。
哲学研究方面,今年经历了荣格研究、人格哲学研究、亚氏本体研究、学科和知识论研究、哲学史与信仰研究等多次转向。每一次转向都有一篇论文待写(已经有几篇起稿了),这些转向重复了去年的模式:猜想——寻论据——再猜想,只是更加深化。如果去年我还只是个站在学术大门前东张西望的门外汉,那么经过今年的研究发展,很明显我已经进门来了。
另外,相对于去年,今年我的学业和事业之间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在去年,项目研发夹杂着心理学与哲学研究的;而在学业上,还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内容。而今年,项目研发与哲学研究互相独立,而学业上,计算机技术淡出中心思维,代之的是纯粹的哲学研究,包括形而上学、教育哲学、法哲学和经济哲学。这种变化的体现我想是,我逐渐从计算机系学生转变为哲学学生,从程序员转变为项目经理。
面对去年的保守目标,2013年算是实现大部分吧,人也回到人间,我预感2014会有很多事发生,可能会有好一些人生的第一次,不过预计那还不是我的天堂,天堂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苏格拉底网
由于项目的产品理念原型在年前已经建立,故今年一开始的任务就是实施它(没想到唯一的任务也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有相当的局部微调,但整体不变。由于项目变数太多,一开始的严格的研发计划因为不切实际逐渐的撤消了,研发的原则只有步步为营,以有进步为准。投资人不设限,我也只有尽努力。
苏格拉底网项目立项之初,在草拟的商业计划书上规划了两期,各半年。前半年完成网站平台,后半年则是手机平台。后来为了降低风险,以兼职身份开发,一期一年,二期不少于半年。从实现的情况来看,我太小看了这个项目,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没将自己的理想主义情节算入。项目花了十四个月,于今年三月份才完成最简产品原型(http://www.douban.com/note/268693029/ ),这个原型还不是一期的完整目标。截止年终总结为止,网站经历了数个开发版(alpha)的演进后,才算接近了一期的目标。
数个月之前,面对这样的进度,曾经疑惑过,后来觉得,这个项目性质比较特殊,产品理念有点超前,我需要一些时间想清楚,自己到底可以做些什么。作为项目初创人,项目就是我的孩子,它的成长是基于我的成长的。其实想创业,有资金,有想法基本可以了,但是真想把一个想法(无现成商业模式可复制)做成一家良性运行的企业,没知识是绝对的不行。苏格拉底网到目前还停留头脑发热阶段,许多计划还只是停留过去对创业的直观理解下开展的。苏格拉底网研发能坚持了两年,全靠我个人对产品价值的信念——做好产品是创办企业重点。有好产品,创业后面的事情只是时间问题。这里边有个问题和前提,就是好产品标准在哪里?如果「好」有一个程度才能满足创办一家企业,「苏」的产品达到了没有?在十一月之前(做企业理论调研以前),显然在我心中这些问题没有答案。
项目今年的发展有两个比较大的节点,第一个是四月的公网内测;第二个是十月的专利申请计划。公网内测版只是产品的一个最简原型,之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将产品的三个主要模块实现后,在十月底,我在疑惑是否启动小范围邀请测试期间,想到了专利。
我知道,如果我的产品有价值,一定会被抄袭的,知识产权问题是在我关注和考虑的范围内的,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再加上产品还没成型,做产品才是当务之要。再说,我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方法是很多的,别人可以猜测我产品的算法,但他不能主导这个产品的发展。我始终是正宗,一点不怕。虽然如此,为了堤防过分盲目的自信,在十月底我还是决定启动项目专利申请可行性调研。经近半个月的调研,发现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调研让我读懂了专利法,明白这个项目发展的关键的地方。这个项目想要成功,专利申请必定要可行的(至少要很接近),不可行或差很远,证明项目是没有价值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就是可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苏」目前发展的刚性目标。有了刚性目标,我下意识锁定下一步工作——技术化职务分类模型。
大概在去年这个时候,为了建立最初模型,我做过了一次企业理论调研,粗略的对企业的岗位进行分类,使用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由抽象到具体),但是分析出来的模型很粗糙。由于时间原因,一直搁置,没有进一步精化这个模型。这一次我选择了反方向分析——自下而上后又发现对企业岗位属性的认识存在模糊,于是,在十一底开展了第二次企业理论调研。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不但比较准确的定义了岗位属性,而且还有两个意外的收获,第一个是读懂了公司法,读懂了企业运行的一般原理,消除了过去对创办一家企业的一些疑虑。当时写了条微博:
#苏格拉底网开发进展#「苏」其实是我哲学兴趣以外的一个衍生物,虽然我言之凿凿要为其创办一家企业,但由于缺乏经验,一直信心不足,主要是对产品有效性,还有如何寻找合作伙伴等问题,因为我下意识知道,即使我把产品做成,如果招来个混蛋,事情一样搞砸。最近在做企业理论调研,似乎信心倍增不少。 12月13日
#苏格拉底网开发进展# 要把「苏」做成一所企业,第一,必须为「苏」本身定性,做什么,不做什么;第二,也要为我作为一名股东,我自己意向是什么进行定性;第三,一家企业所要有的必须的资本元素,寻找并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第四,在前三条的基础上,作为创办人,写好公司章程。 12月13日
第二个是发现「苏」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做调研的目标之一就是分析清楚现代企业常见部门的工作任务,当我分析与「苏」直接相关的部门——人力资源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中的薪酬和绩效很有意思。这个发现更消除了我对创业的疑虑,当时也写了微博:
#苏格拉底网开发进展# 我开始意识到,光一个全自动测评产品可能难以创办一家企业,至少还在边缘上;我必须以这个产品为基础或中心,开展新的有价值辅助项目,可以是技术上——相关互联网产品,可以节省劳力成本;也可以从业务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节省研发成本。 12月19日
我的发现可总结为,「苏」可能会限于人才测评这个领域,但是我不会受限于这个领域,我创办的企业也不会。没想到在2013年最后的十天里捕捉到了预示未来的曙光,截止年终总结,新的创业计划已经在酝酿。
苏格拉底网再说
正如去年总结所说,为这个项目做研究开发的同时,我也同时在为项目产品所基于的理论起点找根据;在年初的三个月我做了不少了人格哲学方面的研究,初步得到一些定论(例如人格作一种本体的一些属性),并基于这些定论对原模型作过调整。尔后,我的哲学研究和项目开发分道发展,互不干涉,这是一种进步。哲学研究只关涉人格分类方法信度论证;而项目研发只关涉项目中使用的人格分类方法(有名字,这里保留)在应用上效度的实现,例如人格测量中问卷的设计,人格应用评价标准的建立。
虽然划出理论信度和应用效度的分界线,但人格分类应用本质是块硬骨头,例如测量问卷设计最为的困难。项目产品是开始着手专利申请了,并且工作目标也比较确定,但是目前难保申请能够成功。同样的疑问也来自投资人,我的回复是,就算失败,也要尝试申请,因为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我也有初步的一些对策,如第一,将产品中难以技术化的内容删除出申请,只提交可能申请成功的专利权技术;第二,初审比较容易通过,实审有三年时间,我们有很多时间调整;第三,如果所有努力都失败,那么项目闭源保护,大部分功能免费开放给所有用户,只为某些特殊人群开发特殊测评产品,例如高中生、大学生、艺术学生,尝试寻得生存机会。当然最坏的打算是,专利申请失败,特殊用户不买账,也无流量,最后投资人撤资。到这个情况,网站做成公益项目,不会关闭,因为它是我一手培养制作的,我在,它不倒。
以上四点是一个月前的一个悲观保守的想法,自有了年末的转机,情况起了变化,项目专利申请成功的重要性被弱化了。「苏」很可能是未来某个更大的项目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未来我的公司的一个子项目。它很可能不是我们最核心的产品。当然,专利申请继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要做多手准备,希望能挺过去。
哲学研究
正如去年总结所言,我的哲学研究的目的性是很强的,可是由于论证任务的艰巨性,今年全年的哲学研究还是没有定法,只能跟自己的哲学嗅觉,一步一步的往前。现在回头看,模式有点像我的开发项目「苏」一样,年前建立了一个研究路数,今年去实施它。形如:
______________/— 分类————\ /<—信仰意识—\
人格分类方法— 人格 —— 人—> 本体 —— 知识 ——学科
______________\— 属性————/
1.人格及分类转灵魂论
为论证人格分类方法的猜想,尝试了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找论据——历史上,追寻心理学曾经和目前人格分类学现状,逻辑上分析人格作一种本体有什么样的逻辑属性。前者体现在一月份对荣格作了深入研究(初步起了稿批判荣格理论在业界的应用——MBTI),后者体现在随后的人格哲学研究,初步成果,第一,明确人格心理学研究范围——人格只截取「人的运动属性」进行研究;第二,对人格本体定义的猜想上——人格是人的行为模式,行为是对价值观的执行,故人格是人的价值观总和所呈现的综合形态——意识形态;价值观是人格的属概念,故初步得到价值态度是人格的逻辑属性。
在以上人格定义的初步定论中有一些的理论预设是模糊的,例如,人格定义中属概念——人(的价值观)存在模糊;人格作一种本体?人格可以作为一种本体么?本体是什么存在模糊。我甚至对分类和属性都分析过遍,结论还是落在了本体的身上;故在二三月都从历史的角度分别追问了人(灵魂)和本体的本质问题,历史的源头当然落在亚里士多德身上。
2.灵魂论转第一哲学
我从亚氏的《灵魂论》得到一些启发,例如亚氏对灵魂的定义是运动加感觉,我为之震惊之余,很快发现亚氏的不足,于对灵魂作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例如:
#哲学# 亚里士多德说,灵魂是人的形式,肉身是人的质料。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灵魂是灵魂,人是人。人与灵魂在形式上不是同一的。形式必须通过质料在时空中具体化,但形式本身也是有结构部分的。灵魂可能是人的形式的一部分,不是人的全部。 1月31日
而对分类学和属性概念也得到一些初论:
世间万象,世间事物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的,这是世间事物长时间演化的结果。事物演化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连续的,相邻的事物的形式必定有相似的特征(属性就是形式特征),这种形式相似从横向——量和纵向——质两个方向关系着。事物除了在形式上有质的区别,同一形式在量上也有存在区别。分类主要是指对同一形式的事物,在量的区别上进行划分。
在以上的灵魂、分类和属性的定论中还是有预设是模糊的,故不仅是对人格的解释存在模糊,对灵魂、分类和属性等概念也存在模糊,需要很多本体论上的解释,故四月份迁至广州后,正式全面研究亚氏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以下这条微博是里程:
#哲学# 本体论和哲学研究从来都不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的‘研究’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增进知识,那么本体论为我们增进什么知识呢?知识可分为解决具体问题[实践知识]和[辅助]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也叫方法论知识),本体论属于后一种。例如论证人格分类问题就需要本体论的知识的[辅助]。 3月16日
3.第一哲学转学科论
现在翻回我的微博看,对亚氏的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或本体论)的研究,真是堪称工程浩大。在微博的记载里,从时间上看,我明显的研究转向是八月底,转向了科学哲学的学科论研究,下面是记录:
#哲学# 差点忘记要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学科进步——的角度引导第一哲学的研究。但学科论和第一哲学一样,学科形态尚未定形,学科论知识还在猜想之中。这就是难处:第一哲学猜想的标准本身在猜想中。幸好学科论的猜想比较容易确证,例如:学科进步体现在对象更清晰,学科前提更真(符合实际)…… 8月30日
#哲学# 实然发现从第一哲学跳出,站在学科论的角度分析其研究,可以很好的引导第一哲学研究的前进。所以接下来,抽一点点时间整理一下学科论的猜想…… 8月30日
#哲学# 可以先写一篇形而上学研究综述,总结目前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历史的个人理解,并提出一些疑问;全面提出自己的猜想,恐怕要先提出学科论猜想,解释所谓学科本体的知识,用以作为解释的框架…… 9月11日
形而上学研究始于四月份,终于八月底,历时五个月。从微博的内容看,在这五个月里,除了研究形而上学,还穿插着对灵魂论(例如本体与灵魂的关系)和学科论(例如第一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学科边界在哪里)的研究,都是以为辅助研究形而上学而开展的。由于写下的微博条目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对它们进行概括都发生困难,总的来说,我是这样研究亚氏形而上学的:
• 第一,研读原著,对亚氏原观点的进行理解,这是基本;
• 第二,对亚氏不足(包括本体论观点和本体论的研究方法)甚至是错误观点进行批驳;
• 第三,对亚氏的不足给自己的不同的看法;
• 第四,提出更多亚氏没有发现的新的本体论研究的内容,新猜想。
4.学科论转知识论
从知识学理上,那条“理论猜想——追寻理论预设——再猜想”的链条来到了第一哲学,可以说已经到了尽头了,因为第一哲学的理论预设是固定的。但是,在第一哲学作出的猜想是不是(或能不能成为)知识或真理,那就涉及[人认知]的问题,因为这些高度抽象的猜想,没法科学地实证。知识或真理标准的问题,是科学哲学的研究的重要问题(也叫划界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九月转向科学哲学和学科论研究的原因。
目前学界没有正式的有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只有一些关于大学教育建制的形而下研究),“学科论”是我个人提出来的。原因是我发现目前学界的知识划界标准的实证性依然很强势,而这种实证标准注定不适用于一切形而上知识,包括第一哲学,包括心理学。而另一方面我发现,第一,知识其实是具有历史性的,人,并不需要绝对真理,知识只作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就是学科;第二,在学科内,猜想的确证绝对不是只有实证。知识的生产(确证)是让某条猜想被学科大部分成员所信服,实证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系列中的一条。以下这条微博表明我的想法:
#科学哲学# 这次回家对「知识」作了很深入的思考,决定在写学科学的论文前,先写关于「知识」的科哲论文。主要内容是知识的本质,提出一些猜想和例证,并指出当代所谓知识论搞错了研究方向——研究知识的条件,知识的条件不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应该研究命题证据与知识之间的确证原理/确证的本质。 10月9日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发现,知识是学科的原因,故转向了研究知识本体(质量化系);在研究知识过程,我又发现,知识生产的意义总是在于被转化为道德意识,宗教信仰原来是知识性的,故转而宗教哲学,最后又转向了研究西方哲学史,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理解知识的研究。在2013的最后两个月,我又一次进入西哲史研究,这一次直接从后希腊时代开始,并且研究了一直被搁置的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收获良多。对宗教的深入认识,我的哲学基础可谓完满了,我可以自称是个合格的哲学学生了。
截止年终总结,我的西哲史研究开始离开中世纪,进入近代的大门……
总的来说,今年的哲学研究多次转向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涉及以下几个领域:个性心理学、心理学哲学、形而上学(第一哲学)、科学哲学(学科论)、知识哲学。一个领域至少可写一篇论文,那都是明年的事了。
个人生活
虽然今年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些,但是由于我所渴望的另一半,她还没有出现,生活的幸福感并没有对比去年好多少,身体勿冷勿热,我依然处于轻度抑郁之中,全年少言寡语,与人冰冷。由于生活条件好了些,我的苦行僧生活也开始解禁,想吃啥就吃啥,今年也先后结识两个女子,黄小姐和赵小姐。
黄小姐是年初在豆瓣网上结识的,线上交往一个月左右网掰了。黄小姐虽然长得一般,但经短暂的了解,发现综合起来,我还是挺欣赏她,后来发现我已经陷了进去。我陷进去的证明,是我们掰网时激起的情绪让我写了两首烂诗、一篇电影评论、一篇征女长文、失眠一夜,还郁闷了一周。欣赏黄小姐的原因主要有,她能读懂我,对我感兴趣,并且主动结识我,这几条对于长期没被认同的我,分外感动;其次,行业相近有较多的深度话题。掰网的原因还是现实问题吧,对方想早点结婚生子,我似乎给不了对方想要的。
迫于家里的压力,年底在珍爱网结识了赵小姐。也是没有见面,只通了一次电话,线上交往不到一个月,没有了联系。赵小姐长得很合心意,可是比起黄小姐,赵更加的传统保守,对陌生人都有排斥情绪,聊天很被动;另外,由于行业差异太大,没有多少深度话题。线上交往一周左右我就预见了这样的结果。赵小姐还在我的QQ好友里,但是已然陌生人了。
在中国,虽然没有有神宗教,但是传统的中国人是有信仰的,我称他们中国式教徒。以上两段的经历给我的教训是,不要尝试跟虔诚的中国式教徒交往,深层的价值观错位必定错开两个人的。
更多
最后,今年发现了内向、读懂了信仰,写了一篇电影评论,三篇日记,一次的长途旅行。
• 另类征女2013:http://www.douban.com/note/279632800/
• 男人凭什么爱上女,女人又凭什么爱上男人:http://www.douban.com/note/287827921/
• 真正的修行: http://www.douban.com/note/290036428/
• 梅州骑行后记:http://www.douban.com/note/297220861/
2014
2014年,希望我的专利申请能顺利通过,新的创业计划发酵完成,融到五十万左右的投资,组建四人左右的团队(一名程序开发、一名前端设计和一名有心理学基础的助理研究员),创办一家研究型软件开发公司。哲学方面,希望能发表一到两篇论文;感情发展方面,看有没有足够的底气参加非诚勿扰,或其它公开活动,结束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