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让宜君土地流光溢彩
刘永康
10月22日,市文联组织的“弘扬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风活动,对宜君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观摩采风。市文联和县作协一行21人,对宜君县中医药产业园 ,陕西方舟制药,宜君县中药材产业链服务大厅,中药材烘干厂以及彭祖药用植物园,绿川农业大艾加工,宜君县电商服务大厅进行了观摩调研。
近年来,宜君县委,县政府积极挖掘自身优势,以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规范化加工,中医药康养示范,中医药技术引领“四大工程”为抓手,把中药材产业确定为全县四大特色产业之一,列入县域经济“十四五”规划。多次专题研究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围绕打造“县域经济绿色可持续转型发展先行区”和“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规范化加工,出台了(宜君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宜君县中药材传承创新发展任务清单)等支持政策,并克服财政困难,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中药材产业发展。
全县围绕彭镇工业园,打造中医药产业链服务基地,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目前有52个村种植中药材70950亩,连片3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48个,千亩以上规模种植基地10个,中药材标准化育苗基地2个,建成彭镇、五里镇、雷塬、云梦四个万亩种植基地。引进培育中医药相关企业23家,2019年中医药总产值10亿元,受益贫困户871户,带动就业1100余人,其中贫困户165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600元。
目前,宜君县的中医药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中药材种植,种苗繁育,种源保护,中药材鲜切,烘干,仓储,代工,销售,质量检测等产业链要素基本形成。产业融资,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支持要素正在提升,有效地衔接了中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精准扶贫,带动区域经济,带动全域旅游和大康养产业发展正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宜君党参是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的特色品牌,宜党2019年12月26日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不仅仅标志着宜君党参有了走出国门的“身份证”,同时,也为宜君党参销售打开一扇“大门”。
宜君党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8º54′37″-109º28′46″,北纬35º07′34″ -35º34′58″,东到尧生镇杨柳塬村,南到云梦乡南古寨村,西到太安镇石管子村,北到彭镇常喜安村,涉及宜阳街道办事处、太安镇、彭镇、五里镇、哭泉镇、尧生镇、棋盘镇、云梦乡共计8个乡镇(街道办)116个行政村,保护范围海拔在1000米以上,总面积4000公顷。
据《宜君县志·清朝志》记载:宜君党参,久负盛名,其根条粗壮、色泽亮黄、糖多无渣,品质优良,被李时珍起名宜党。药王孙思邈在1300多年前也已在宜君采挖党参。《铜川市农业志》记载:“宜君县所产党参,因其质量上乘,被誉为宜党”。宜君县志记载:“名牌产品为党参,粗壮个大,色亮味浓,被誉为宜党。”《陕西省志·农牧卷》提到70年代时期宜君县生产的宜党,仅年收购量已达3000斤。
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宜君党参产业化水平,增强宜君党参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宜君党参这一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宜君县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从市场环境、项目投入、税收和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宜君党参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点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带动提高全县党参产业化水平。同时,加强对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指导与扶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宜君党参现已发展面积3万亩,并建成了1000亩标准化示范区,年产4500吨,产值2.7亿元。
宜君党参因其优良的品质,知名度不断提升,已由简单的中药材党参演变为保健养生和滋补品等加工产品,销售已变成消费者慕名而来、农户销售足不出户、市场供不应求,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宜君位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境内地貌复杂,土地面积广阔,具有独特的小气候,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是党参,黄芩,大艾,连翘,黄精等野生药材的适生区,有野生中草药600余种,重点药材219种,商品药材80多种,具有中药材种植,野生资源保护,种源开发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进年来,宜君县委 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确定为全县四大特色产业之一,定位准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支持力度大。将在今后宜君的产业转型,区域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上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将让宜君这块土地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