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的白露午后,拜访了潮州筝名家辜玉斌老师。辜老师出生于古筝世家,家学渊源,曾师从潮州筝大家陈安华,擅长潮州筝理论研究。他讲述潮州筝的故事,如数家珍。
一、潮州筝与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即弦诗乐(辜老师说,弦诗二字,既雅,又古,源于诗经,这一部与音乐又着密切关系的文学著作)专有乐器众多,除了潮州筝,还有潮州二弦,潮州锣鼓,扬琴,椰胡等,而潮州筝是少有的,走出潮语区,为国内其他文化区的人所喜爱;随着海丝之路,走向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音乐流派——潮州筝,并且在中国古筝流派中占据了核心位置。
潮州筝缘何能在弦诗中脱颖而出呢?辜老师说,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潮州筝本身是弦诗乐中元老级人物,源自秦筝,自古以来潮州音乐人多称之为“潮州秦筝”,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攒了丰厚的底蕴,自然有独立的底气。第二,潮州筝音高音域在弦诗乐中并不占优势,特别是左手技法“揉、按、吟、注”所展现的音韵细微变化,委婉,灵动等特点,完全淹没在弦诗合奏中。正因如此,潮州筝逐渐与同样适合室内表演,同样擅长表达细腻情感的琵琶,小三弦组成潮州细乐,独成潮州音乐中的一个门类,并最终发扬光大。
对于第二点,咋一听我有些疑问,在我印象中,古筝共鸣箱大,穿透力极强,声音怎么会小呢?这个,就与古老的潮州筝特点有关了。
二、古老的潮州筝
我问辜老师,传统的潮州筝是不是只有16弦?他指了指沙发后面,摆放在书架前的一台古筝说道,那就是16弦的潮州筝。16弦的潮州筝,还有不带一般古筝每隔五个音常有标识的钢丝弦,很精致,体量比常见古筝的体量要小一些。辜老师说,实际上,传统的古筝体量和古琴差不多。他从书房端出一架更为小巧的古筝。用精巧这个词,可能更为适合。我恍然大悟,难怪说潮州筝的声音小了。
对这台古老的潮州筝,辜老师用了三个总结性的词:一弦一柱思华年;天地人合一;剑胆琴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李商隐广为流传的诗。当然更广为人知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有点扯远了。“筝”与“瑟”有密切联系,“为琴,为瑟,为颂瑟。颂瑟,筝也”(《新唐书·礼乐志五》)。辜老师展现的这台精巧的潮州筝,采用最传统的制作工艺,还保留有“琴柱”。辜老师说,你看,这不就是“一弦一柱思华年”吗?顿觉唐风宋韵,扑面而来!
又何为天地人合一呢?辜老师说,琴面高拱,意喻为“天”;琴底平坦,意喻为“地”。而“人”呢,他把这台潮州筝竖起来。不得不说,制作太精妙了。整个琴身,自琴头的管帽形状,到眉、肩、腰,形态优美,犹如一位胸怀天地,顶天立地,忧国忧民,情操高雅的君子。
何为“剑胆琴心”?辜老师一手举着琴,轻轻晃动,我竟然听到共鸣箱中传来叮铃的微弱响声。辜老师说,这即是“琴心”。传统的潮州筝制作,为了增强共鸣效果,会在共鸣箱靠近琴头的位置,增加一小段金属弹簧,轻轻晃动,即有回响。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潮州古筝,因有琴心,不在指上,我们也可以听其鸣。何等神奇!
三、潮州筝与"F"调。
辜老师教我,学潮州筝,从调“F”调开始,潮州筝曲,用“F”调定弦。对此,我有些疑问,当时访问时间已久,不好意思多追问。查了资料,才知潮州筝用F调定弦,有两个原因。第一,F调与潮州音乐特有的记谱习惯有关,这种记谱的方式与潮汕话有关,能达到“以音生韵,以韵带声”的效果。还与弹奏手法如“轻三六”,“重三六”有关。这些过于复杂,我现在还领会不了。一开始和辜老师联系时,他确认了我是哪里人,又问我是否会潮汕话,是否也基于此考虑呢?第二,F调更适合于潮州筝在潮剧中与其他的弦诗乐合奏。这是为何,我也不懂了。
昨天喝着辜老师的好茶,听他讲古(潮汕话俗称的讲故事),很开心,而更开心的是,正式拜入辜老师师门,即将开始第一阶段,长约两年的学习。
潮州筝,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