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改变

昨天开始读一本新书《5%的改变》,作者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里面主要内容就是一些人给他写信,他的回复。就像书名,他主张从比较小的改变做起,一点点改变,不要着急,不要奢求短时间内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要有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先从5%的微小改变做起,靠这些小变化带来的认知上的感受来继续带动后面的变化。我 对他的这个 建议很赞同,因为我自己就是无数次带着不改变就怎样怎样的心情去试图纠正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结果连半天都没坚持下来就故态复萌。比如戒掉吃零食这个坏习惯,我只要早上兴起这个念头,立刻手就像有了自己的意识一样去翻零食,同时很快把它们塞到嘴里,然后继续去拿,仿佛大脑里另一个隐形人获得很快就要没有好吃的这个禁令之后,疯狂地囤积食物到自己的胃里。越是比较严苛不留余地的要求,越能激起身体里的反抗意识。反过来,如果打算戒掉零食之前,和自己说今天的零食还是可以继续吃的,只是要比平时少吃一点点,那就没有那种疯狂地劲出现,精神也不会紧张,但这种情况也真的考验自制力。如果那天我没有压力,那就能控制住自己,如果有很大压力,那个00%就要破戒了。

这本书里面的第五封信左右,有个三十多岁的姑娘说三十多岁了感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感觉自己一直在失去。她觉得自己青春已经逝去,大好的光阴和机遇也都逝去了,未来自己不会有什么作为,所以每天都很苦恼:去追求理想吧,最佳时机已过失败的几率很高;不追求躺平吧,又不甘心,还感觉生活很空虚。我觉得我得三十多岁和她一样一样的,明白得太晚,明白的时候时机已过。我相信一句话是对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都已经过三十多岁了,人生开始慢慢减少了,每一天都如此珍贵,为什么还要让自己过得那么痛苦?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些,那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些,不要设置KPI,让自己的思想自由一些。如果不想变得更优秀一些,更想每天睡个觉吃点好吃的,那就也这么做,能获得挺好的满足感。以前的六七十年代,努力干活认真学习都是大家交口称赞的,但现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压力让努力干活认真学习成为了被迫去做的事情,如果不这么做你就能感受到明天自己就要睡大街就要成为彻底的loser的那种恐惧感。诚惶诚恐到随便一个人讲起他自己的人生哲学你就会很羡慕,羡慕对方可以那么无约束地活着,反之你的生活只能不停追逐别人的脚步,不知道目标在哪里,甚至自己决定不了能不能休息。我自己就是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我的很多焦虑和痛苦都来自于和别人比较,但是当我停止比较,心理默默开始赞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的内心,我就感觉生活很美好。虽然衣服不是新的,虽然长得不如别人漂亮,虽然不如别人意气风发,但是我衣服很暖和,五官也算端正,能不害羞地和别人交谈,这已经很不错了,这种想法让自己很开心,觉得自己是有价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