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弟曾国荃攻下了安庆,可谓是大功一件。曾国藩也欣然将两江总督衙门移到了安庆。这个时候,从京城传来了一个消息,曾国藩看完,两眼一黑,昏死过去。
咸丰帝驾崩了,年仅30岁。曾国藩知道,这些年多亏皇帝的信任,自己才能青云直上。如今攻下了安庆,本来可喜可贺。但皇上驾崩,新皇登基,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想到这里,悲从中来,对皇帝知遇之恩的感谢还有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心,一齐涌上来,使得曾国藩更加伤心。
咸丰帝临死之前,钦命了八个辅政大臣,名为八个,实则以肃顺为首成为一派。同时新皇帝载淳年仅六岁,少不更事。咸丰帝又给了他的母亲,也就是以后的慈禧太后,很大的权力,太后也是一派。这个权力就是以后发出的圣旨,必须由慈禧太后所掌管的金印盖章才有效。这就为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埋下了隐患。
如果太后不管事,只要是八个顾命大臣商量好的文书一概同意,直接盖章也好,二者相安无事。但是如果真这样,她也就不是以后大名鼎鼎的慈禧了。再一个,肃顺此人虽有大才,明事理,重用汉人,整顿朝纲,都很有一套。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过于正直。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奈何他权力大,很多人都是忍气吞声。
还有一派不容忽视,那就是恭亲王奕䜣。因为早年间恭亲王和咸丰帝不和,所以在咸丰帝在位期间,恭亲王一直都没怎么得到重视,咸丰帝临死前也没有让他帮助天子管理朝政。但是,恭亲王待人宽厚,而且和夷有方,外人都信服,甚至有传言,京城中很多大臣要拥护恭亲王为帝。而且他作为亲王,手里还有很大的兵权。
这三足鼎立,互不相让。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有时觉得为什么清朝这么不堪一击,为什么会腐败到这种地步。现在看来,封建旧思想,历朝历代巡回往来。党争,权争不断,试问,哪有精力去跟帝国主义去抗衡了。
这个时间段是1860年,日本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已经开始了。
曾国藩命令湘军士兵设置灵堂,要为咸丰帝默哀,胡林翼也来了。二人洽谈甚欢,说话也不避让,都觉得当今时事难以预料,说罢去江面散心。胡林翼由于年少时不知节制,落下了病根子,再加上近几年由于守卫武昌,军务繁忙,积劳成疾,时常吐血。游玩之时,看到了江面上耀武扬威的英国战舰,顿觉湘军水师十打一也不一定打得过,心中顿感失望,引得旧疾复发,口吐鲜血不止,他让船夫慢些,送自己回武昌,不久就追随咸丰帝去了。
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胡林翼刚刚五十岁,就去世了。他一生打仗无数,让太平军闻风丧胆,功勋卓著,官至湖南巡抚。
京城内的党争也开始了。慈禧太后联合了恭亲王奕䜣率先发难,引大军入城。八个顾命大臣,莫须有的罪名,两个当场斩杀,肃顺直接弃市,剩下的,流放的流放,收押的收押。没一个好下场。
曾国藩等来了圣旨,统辖江苏、安徽、江西还有浙江四省,授协办大学士。这对于曾家来说可谓是无上荣光。湘军也得到了封赏。
有一件事让曾国藩耿耿于怀,大学士祁寯藻以人才难得为理由,联合众大臣,希望释放何桂清,让何桂清率领两万绿营士兵去打金陵城,防止被湘军抢了先。
何桂清是什么人?没错就是当初太平军围攻江南大营之时,他落荒而逃,被百姓拽住马要求留下,一怒之下杀了百姓的昏官。这样的人,被堂堂大学士以人才难得为理由,重新带兵。这怎么不让人寒心?由于他的失误,不知道死了多少兵将。
从此可见,朝廷内部有多么腐朽。
曾国藩得了这么重要的官职,后续会如何去治理呢?
太平军这边失了安庆,又会如何安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