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五卷(1-8章)

· 版本:[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


【政体变革的原因与维持政体的建议,因此本卷又名政治病理学】

【提示】上卷章二种列出五项研究内容:(1)每个政体类型下的诸多品种;(2)考察哪种政体最受欢迎且最容易实施;(3)考察哪一类政体适合于哪一种公民团体;(4)如何建立政体;(5)如何保存一种政体,避免其毁灭。本卷开始讨论第五项。


章一

【政体变革的一般原因及其数量与性质】

1. 【政体变革的原因与维持政体的建议,因此本卷又名政治病理学】

【提示】上卷章二种列出五项研究内容:(1)每个政体类型下的诸多品种;(2)考察哪种政体最受欢迎且最容易实施;(3)考察哪一类政体适合于哪一种公民团体;(4)如何建立政体;(5)如何保存一种政体,避免其毁灭。本卷开始讨论第五项。

2. 【变革的情绪原因,也是深层原因】平民与寡头对正义与比例平等的不同理解与要求是造成政体的变革的原因。

平民——“一平全平”:一方面的平等要求全方面的平等;

寡头——“一优全优”:一方面的优胜要求全方面的优胜。

3. 【变革的两种途径】变革的原因说明为什么变革总是沿两种途径发生:

(1)改变政体的性质——革命:平民变寡头或寡头变平名;

(2)不改变政体的性质——变革

        (i)党派之争;

        (ii)政体性质的程度改变;

        (iii)改变部分机构。

4. 【平等的共识与现实】

(1)平等的种类

       (i)数量相等:所得在数量上与他人相等;

       (ii)比利相等:所得在比例上符合个人的真实价值。

(2)共识:按照个人价值分配政治权力。

(3)现实:各称其所善——平民“一平全平”;寡头“一优全优”。

(4)正确途径:在某些方面数量平等,某些方面比利平等。

5. 【平民政体相较于寡头政体的优势】:

(1)更少内讧:寡头政体有两种内讧,寡头内部的和寡头与平民之间的,但平民政体只有平民与寡头之间的内讧,没有平民内部的内讧;【我:平民内部没有内讧是值得商榷的。】

(2)更接近共和制,更具有稳定性。


章二

1. 【政体变革的一般原因,从三个角度切入】

(1)何种情绪引起内讧——企图达到“一平全平”或“一优全优”。

(2)何种目的:私利和荣誉;害怕遭受损害和耻辱;避免惩罚和耻辱;亲友不幸。

(3)何种动机:七种加四种,可以更多。【详见章三】


章三

【7+5种动机】

1. 恣肆——官员傲慢,引起民愤;

2. 营私——官员徇私,引起民愤;

3. 荣誉——荣誉分配不均不当,引起嫉妒之心;

4. 特权——产生君主专制和门阀寡头政治;

5. 恐怖——或犯法后害怕惩罚,或恐敌人诬害而抢先发难;

6. 鄙薄——统治者能力太差被被统治者轻蔑和推翻;

7. 不平衡——城邦各组成部分不平衡,如平民打仗胜利压制贵族,或者贵族战死政体转变为平民;

8. 选举阴谋——推免变成拈阄,可能使寡头转向民主政体;

9. 偶尔的疏忽——不该上台的人上台,引发政体的变动;

10. 细节的疏忽——细节的变动引起整个政体的变动,如不注意财产限额规定,沦为平民政体;

11. 邦内各部分的失调——未同化的异族之间的内讧;

12. 国境的错杂——如地理因素不利于政治整合。

【人间的种种差别,形成各式各样的阻隔沟渠。最深阔的沟渠是善恶之间的道德差别,其次为财富和贫穷之别;其他的相异又造成其他或阔或狭或深或浅的阻隔。至于这里所说地形上的阻隔实际上却是人间种种阻隔种给一个最浅小的阻隔而已。】


章四

【琐细动机—内讧—巨大影响】

1. 牵涉到执政人员的细节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

2. 著名人物之间的失和会牵连到全邦。

3. 诸职司或其他部分权力或荣誉的增涨可能引起政体的变动。

===》教训:凡事争权夺利者也会被他人争权夺利

4. 富户与平民之间缺乏中产阶级作为缓冲,否则容易爆发革命。

5. 革命成功的两条途径:(1)武力;(2)欺诈。


章五

【分别研究不同政体的实况】

【本章研究平民政体政变的原因】

1. 原因:群众领袖的放肆:挑起群众攻击富户,或者富户团结起来反抗平民及其领袖。

2. 古代,军人容易成为群众领袖,进而容易成为僭主;现在雄辩家容易群众领袖,但是没有将才,不容易成为僭主。

3. 除了贫富之间的斗争外,还可能由于平民政体的自我演化,向极端民主政体发展。对策:把选举权分配给各个部族,不让全体平民联合起来进行选举。【再琢磨】


章六

【寡头政体政变的原因】

1. 两个途径:

(1)反叛者来自于统治者外部:

       (i)不当权的富户发动变革;

       (ii)不当权的显贵内讧,平民趁机而入。

(2)反叛者来自于统治者内部:

       (i)在统治者团体内雄辩煽动;

       (ii)在平民群众面前表演平民英雄:公众会议中全民享有选举权;公众法庭中全民有陪审权;寡头将要进一步集权,三种情况中都会导致部分统治者成为平民的代言人。

2. 其他政变的征兆和机运。

(1)某些寡头豪掷千金用于宴饮,可能表示他们想要有所图谋。

(2)派系分化可能导致内讧;

(3)战时与平时寡头政体都可能发生政变:战时,雇佣军的统帅窃国成为僭主或军阀;平时,中立的治安队及仲裁人可能撺掇政权;

(4)寡头内部的婚姻纠葛或诉讼案件;

(5)其他非预料的机运,例如生活逐渐富裕,财富增多,寡头可能变为平民政体。


章七

【贵族政体变革原因】

1. 原因:

(1)名位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主要原因,即不能调和城邦各要素的平衡。

(2)应该进行调和的要素:平民、寡头、才德

共和政体—平衡—平民、寡头

贵族政体—平衡—平民、寡头、才德

⚠️ 平民和寡头两个要素最重要

侧重寡头——贵族政体

侧重平民——共和政体

【这里可见,寡头和贵族在理论上显著差异,但是实际生活中重合难分或不分。】

==》共和比贵族政体更稳定,共和——人民顺从即可;贵族——可能骄纵奢望。

2. 政体变化的途径:

(1)三要素中侧重哪个,即演变为相应的政体。

(2)政体的演变分为两种:(i)性质不变,程度改变:eg,如果平民继续做大,共和变平民;如果寡头继续做大,贵族变寡头。(ii)性质发生改变,eg,如果贫民遭受不公要求变革,则可能贵族变平民;如果人们认可比例平等,则可能共和变寡头。

3. 细节的疏忽导致政体的变更与贵族政体特别相符。

4. 政体为外部力量破坏,如敌对政体。


章八

【保护政体的一般方法和个别方法】

1. 调和好各要素后严厉杜绝违法举动,以免破坏平衡;

2. 不要欺蒙人民;

3. 为政者应该维护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4. 熟虑敌害,制造危机感,团结人民;

5. 以法度和行动防止内讧和争吵,隔离引起党派之争的人,注意变革的先兆;

6. 修订财产资格标准,防止政体因流通货币之多少而发生转变;

7. 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避免荣誉的骤予骤夺;

8. (1)设置监督私人生活的职司;(2)注意特别兴盛的阶级,以另一方加以平衡或加强中产力量;

9. 订立法制和安排经济体系;

10. 平民政体中保护富室;寡头政体中注意穷人的利益。即要注意平民和富户的平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