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岁月铺成红毯 见证我们的极限
——《一眼万年》
朋友说要给我过生日,我正准备推辞,人家补上一句“30岁噢,过大生!”一句“生日和平时也没啥不同”被我生生咽了回去。
对哦,我30岁了。
好像应该三十而立。
上一次比较重视的生日,还是18岁时,我和大我一天的结拜姐姐一起请同学吃了顿饭,算是成人礼。然后,接着长大。
一晃12年。
12年的时间,会发生些什么呢?
想起两个故事,关于两个姑娘的故事。
第一个姑娘,就叫她小A吧。12年前,小A高中毕业,读理科的她其实并不喜欢物理化学,从高考考场出来感觉特别差,那段时间仿佛天都要塌了,一直哭,纠结着要不要复读。后来估分填志愿,通过提前录取批次去了邻市一所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成绩出来后发现自己少估了几十分,更郁闷的是,去报到后才知道自己选了一个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被调剂过来的专业,并以最高分。也许她本可以选一个更好更热门的专业。
后来,小A决定考研来改变命运,并从宿舍搬到了自己租的房子来更好地复习。成绩出来了,身边好多同学如愿以偿继续深造,被大家普遍看好的小A却被报考的南京大学拒之门外,没有上线。
之后,小A到绵阳亲戚家的企业实习帮忙,并备战当地的公务员考试,距离考试不到1个月时,地震了,作为重灾区的绵阳自然临时取消了这场考试。那是2008年。
于是,小A回到了学校,在大家早已揣着offer或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欢庆毕业的时候,哼哧哼哧找工作,最后跟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去了北京一家餐饮企业。真的是一起去的,由HR带着,忐忑不安地,坐着火车,进了京。一份工资不高但是包吃包住的工作,看似洋气的职位“管理培训生”,工作内容包括军训、理论课、中餐摆台、端托盘实训等,感觉很像培训服务员呢···小A每次跟家人说起工作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总是含含糊糊一带而过。
在集体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天,本就没打算从事餐饮行业的小A选择了辞职,自己租了房子,重新拿起书本考研。也算是北漂吧,不好意思问家里多要生活费,日子自然是紧巴巴的。还好奋战大半年后,终于考上了。
2年后毕业,进入成都一家媒体,小A却发现这份工作和自己想象中不大一样,也许是不适合做记者吧,有点不开心。还好之前在学校里跟风参加的公务员考试出成绩了,过了线。
当时本就是考着玩儿,报的是家乡的单位。于是,小A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回到了小县城当了一名基层公务员。再然后,结婚,两地分居,生子,产后忧郁。因为工作变动每天花2个多小时开车上下班,努力经营着一个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这就是一直很努力的小A。
再说说小B吧。简单来说,小B以全市中考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当地重点中学重点班,俗称“火箭班”,本科就读一所“211”高校,拿国家奖学金,之后跨专业考研进入北京一所著名高校,顺利毕业并早早签了工作,同时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小B选择了后者并回到家乡,工作一年多后从三圈层调到主城区,目前家庭美满,1岁多的孩子健康活泼。重返职场的小B被同事夸赞一点看不出来当妈妈了,而且好像更年轻了。这就是看起来一直很幸运的小B。
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第一个姑娘,是我,第二个姑娘,也是我。
之所以把这12年的历程掰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是因为我经常都会这样跳出来看我自己,看我自己的生活。
有些似乎永远看不到头的苦、迈不过的坎儿,在时间的长河里,其实都只是一个小插曲,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剧情。
作为自己人生的导演,我不想要一个单纯的喜剧,更不希望在一个悲剧里自怨自艾。
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是磨练。也许7、80岁时,我会发现,若有机会回去,我依然不会想改变任何事情。
因为舍不得每一次选择带来的回忆,即使回忆里不全都是美好。
因为正是这些握过的手,流过的泪,唱过的歌,犯过的傻,爱过的人,让我成为现在的我。
我一直喜欢顺其自然,但遇事又会不自觉地去折腾或是努力。以前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直到前几天刚好看到一段话:命运,就是父母给了你命,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一生用自己的能力把“运”这一部分去完成,这就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跟追求的部分。
所以,宿命论于我而言不是一种绝望,而是做好了在自己有限的能力里全力以赴的准备,与此同时也愿意随时接受生活哪一天会有意外的来临。
前不久回学校参加校庆,同学夸我“更好看了”,我问“是说状态更好了吗”,答“对对对”。
讲真,我也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尽管生活还有诸多不如意,但那又怎样,我还是会认真生活,热烈而坚持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过,这毕竟是我第一次30岁,没有经验。
所以,岁月老人,还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