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兼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意思,其源可溯至孔墨孟程,后于阳明先生手里系统升华为三点:
一曰“仁”或“仁者”,即“大人”。先生说“一体之仁”,或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曰“天地万物”,先生是分别“天地”与“万物”而论的。以“天地”而言,多指生生之天地,万物和人由之而生,而万物和人之理也由之而生;少数指形体意义的天地,如“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
三是“一体”。“一体”是人心由“天地”感应之“良知”接应于“万物”而得到的人之境界,在此境界中“仁”或“良知”遍流而无间。所以是内在于“仁者”的“一体”,是基于“良知”的“一体”。
如是,心学之“万物一体”思想即为“仁者(良知) —天地—万物”三位一体。“良知”即“天地”之道之理,“而人之一点灵明为天地万物开窍最精者”,即与天地感通,故人心自然具有“良知”。但常人因其“私欲”之蔽而失本心”,需要不断经由“功夫”才能达“一体”的境界,而所谓圣人系“生而知之”而有“一体之仁”,也许就是佛学中斯陀含以上果位的再来人吧。
如此,人应对外界事物习练心外无物,格物致知,致良知,事上磨,终可达到“浑然与万物一体”的境界。如是,良知天理为本,大慈大悲为象,万物一体是用,凡人一旦革去私欲之弊,呈现良知之本,就达到了物我两忘、万物一体,即“仁者”的境界,即离苦得乐的境界。
其实佛学中的大乘也是此意,之前因难解大乘之心,不敢言佛。现在想来,如一个人身上,眼睛部分的细胞,头发部分的细胞,牙齿部分的细胞,大脑部分的细胞……也许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与自己非同类,更别说同体了,然而其实都是一体的,焉知我等凡人,看他人、看动物、看树、看山不是此类情况呢?如果我们都是一个整体的细胞之一,那么你看到顺眼的人,也许就是和你处在同部位习性相近的细胞罢了,你感觉讨厌恶心的人呢,不过是那受伤发炎流脓部位的细胞而已,值得你悲、你怜,哪里值得你傲、你恼呢?
这样想来,贪嗔痴慢疑果真是毫无意义啊,如有缘有幸就此放下,哪里还有什么烦恼?所谓信仰、受持、修行,哪里是什么苦差?分明是安康宁静、是利己利他啊。
此篇为本阶段心学录终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欢迎交流,一起找到并回归我们共有的本源。
心学录_天地物我一体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