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建筑界,是“北梁南陈”的天下。“北梁”指北方有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南陈”指南方有古园林大家陈从周。
这两位“学术双星”,走遍大江南北,毕生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上世纪50年代,梁思成坚决反对拆除北京城墙,陈从周竭力反对拆除苏州城墙,结果两人都受到批判。
陈从周则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现在的美景:
上海的豫园,嘉定的孔庙、秋霞圃;
江苏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虎丘塔,如皋的水绘园、扬州的何园、片石山房,杭州的西湖郭庄;
昆明的南园等,都是陈从周救护下来,并主持设计改建。
陈从周从小习画,虽然读的是教会学校,但母亲特意为他请来了老秀才,教他古诗文。此外,母亲每天清晨还会亲自督促他练习书法。
陈从周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他在京杭大运河附近建了一栋宅子。陈宅很雅致,宅内还有一个小园子,园子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陈从周的最爱,也启迪了他对园林的爱好。
中学时代的陈从周,沉醉宋词,尤其钟情李清照的词,为了研究李清照,还专门研读了其父亲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洛阳名园记》是研究北宋私家园林景观的重要文献)
大学期间,陈从周主修中文和历史,他博览群书,精修书画,还自学了园林与古建筑。
1946年,陈从周到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通过大金石家方介堪介绍,在上海女画家李秋君家拜见了慕名已久的张大千。张大千看了他的一幅山水习作画后,立刻收他做了自己的入室弟子。
1948年,陈从周在上海举办画展,张大千参展完后,随即题字“门人陈从周画展”。
1949年,他发表了个人处女作《徐志摩年谱》,这本书成为当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可靠资料。陈从周花了16年时间,编纂这本书。
因为陈从周的妻子蒋定是徐志摩的表妹,加上,徐志摩的父亲又是陈从周嫂嫂的叔叔,陈从周就有机会从张幼仪、陆小曼等人手中,获悉大量关于徐志摩的第一手资料。
也是通过徐志摩的关系,陈从周十六岁就和梁思成、林徽因等徐志摩身边的好友,建立了友谊。
但陈从周没有受徐志摩的影响,走进狂热的文学青年圈子,只是保留了写作这个业余爱好,后期他还出版了个人散文集《书边人语》和《陈从周散文》等。
他反而受到梁思成的熏陶,投身了当时还属于新潮学科的古建筑和园林学的研究工作。深厚的绘画功底,在这项工作中如虎添翼。
1951年,陈从周在母校之江大学上海分校(今复旦大学)建筑系教书期间,又接受了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聘请,前去讲授建筑史。
他每周五晚乘火车从上海到苏州,周六上午上课,下午和星期天就勘察苏州的古建筑、园林以及名人故居。
随身带着相机、卷尺、铅笔,每到一处,不忘量一量,记一记。有时候,还会直接在园林里过夜。
1956年,由他编著的《苏州园林》问世。
在这本书里,陈从周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苏州园林的著作。
古文功底深厚的陈从周,还在每一个园林、每一处景点的照片下,都附上了一句宋词。
此后,陈从周还陆续出版了《园林谈丛》、《扬州园林》、《说园》、《中国名园》等论著,这些成为后来园林研究、修复、重建的宝贵历史资料。
据陈从周爱徒阮仪三回忆,贝聿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还托人见到恩师,老师陈从周还带着贝聿铭游览杭州、扬州、苏州等地,两个人一起观民居、游园林、听昆曲。
贝聿铭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还拜托过陈从周为他布置饭店内的园林景观。香山饭店建好后,贝聿铭特意邀请了陈从周成为入住自己设计的饭店的第一位宾客。
1985年,陈从周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
陈从周还把“明轩”带到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施工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曾多次去参观、慰问。之后,这个小小的园林,更是引发了全世界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热潮。
2000年陈从周去世后,贝聿铭提议,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