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画画也是,昨天画完恨不得敲锣打鼓昭告天下:竣工啦竣工啦!
可兴奋不一会儿,就发现又有改进的空间。哎,我是属于发现问题就忍不住立马整改的人,俗称急性子。
于是撸起袖子,又去改进。
为了好比较,先来张改进前的
再来看今天改进了的
修改朱一龙后记:
特别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老师对我朱一龙的点评受益匪浅,一幅画的整体调整意识,我现在又明白了更多。
起初,我只知道要整体-局部-整体,但是,探索过程中还是懵懵懂懂的,找不准重点或者不知道重点到底应该是哪里。
比如上色前对素材的分析,我都没有意识到要找出画面中最亮最暗的重点,只是单纯的分析光源、明暗、投影等等。
分析的时候,我比较喜欢看素材的个性,挖掘其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提炼一两个点来重点表示。
朱一龙,我是陌生的,就去大量淘他的背景照片……各种浏览,去掉记不住的,脑海里自然留下来的就是人物自身的特性。
单这个素材来讲,第一个特点是鼻翼长得和别人的不同,
第二是小眼睛,像甲骨文躺着的月字,眼睫毛很长,
第三是面颊单薄脸型偏瘦长,
第四个是眉毛,弯拱而起有弧度,像篆书的横弧线,但是又有一点点剑眉的倾向,
第四是嘴巴偏柔和,略显单薄,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画成女性特征的,可是又不是,
第五个是耳朵,耳朵也是有些单薄,略大,里面的构造呈现出一个三角状的窝,
第六个是头发发质,可能保养的不够好?糙糙的,碎碎的,应该是电过或者是卷过头发,用了不合适的美发店服务,所以又有点单薄的感觉。
明暗交界线经常处于模糊的认知状态,到上色了,就容易沉浸在局部里深入刻画,然后就出不来,意识不到画面整体存在的重大问题,只是模糊的感觉哪里不对。
整体感觉,忧郁单薄,忍不住就想叫他多吃点,吃好喝好睡好,心里就产生一种忍不住怜惜对方的感受。
然后画的时候,就会整个画面倾注了这些情感在里面。只可惜,我目前画技水平有限,需要继续、持续努力。
分析人物比较深,导致我现在都可以凭借回忆把人物默画出来。不知道好还是不好,只知道目前状况应该是好的。
上完老师这期课,感觉收获远远不够,课程结束,我也仍在继续持续努力加油画,希望过段时间,进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