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号要在联盟成立仪式上作介绍,今天在家里梳理了这一路走来的历程。
原来,2012年转身来语文时就开始做习作教学了。倒是真忘记了这个时间点。仔细看看,那时不仅自己有一个个人博客,还有一个专门的习作教学博客。习作教学博客用户名和密码是学生、老师、家长共用的,我们无论是谁只要想去看看,或者想发表点什么都可以自行登录,自行发表。当有一个身在外地的家长因为这件事特别感动,他说,没想到身在他乡,也能借着博客知道孩子语文学习的状况,尤其是孩子的成长状态。
到了人民路小学后,我将班级管理和习作教学进行了融合,出了一本作品集。那时候校长跟我说,想在全校范围推广。听后我很害怕,因为我无法预知别人是不是会做得成功,也害怕自己站在风口浪尖上。后来,我通过邮箱悄悄给校长写了一封信,阐述自己的种种顾虑,阐述这种实验适合的范围。现在想来,当时是真的害怕。刚刚从乡镇到一所新的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只想做好自己手中的事。不想成为那个耀眼的人,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损失。后来,领导尊重了我个人的意见,也就放弃了推广的念头。其实我知道,学校为了我们班这个还花了一些钱,到现在都有些许愧疚。
言归正转。我倒不仅仅是在带着学生做习作教学,也在琢磨习作教学课堂。2018年,我的习作教学《藏在名字里的秘密》获得区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这更坚定了做习作的决心。不梳理也不知道,梳理之后发现,其实这些年做的事倒好像一直与习作不可分。后来申报了一个省学会课题,也是习作方面的,写的好几篇论文也和习作有关。语文领地可做的事很多,每一个领域都有他值得探索的秘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那,从现在开始就在习作上做吧。不计前程,不计结果。第一喜欢,第二还是喜欢。当然,自身的读与写分不开,读写读写,其他也没有什么想做的可做的,很多事情先天不足,那就从这个正常水平平齐的事开始做吧。
现在做事,没有太高的目标,也渐渐向实在走来。年岁渐长,风格也跟着改变。以前经常是先有想法或只有想法,但没有实际行动作支撑,现在慢慢地会想着通过实践来做点事。比如这个联盟,我们是先做起来然后才有了后面的这个所谓的组织,才有了团队。相比于之前先有思想再去配行动,自认为先有行动再有思想更扎实牢靠。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变,竟让自己自我认可起来。因为有了实践,申报课题也变了简单,因为有了实践,团队建设也变得容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很快就走在了一起。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远。
上午一边洗衣一边听书。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有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却改变了你生活的走向与轨迹。”还真不假。当初不做习作博客,就感受不到它的乐趣,后来不做习作课题,不发现不了习作中的种种困惑,诸多问题,而如果不与学生一起写,就体验不到这种成功的快乐。而这所有种种,如果不做,哪里可知。所有说,只有做,才能有所收获,只有做,才有话语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乘着机会对自己任教语文8年来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发现自己无形之中走上了习作教学之路。并非有意,许是冥冥中的渊源吧。喜欢这样的发现,就像昨天在实验小学看他们的学校特色,看陈校长带着他们团队的蓬勃发展,由衷地钦佩。功夫是下出来的,成绩是做出来的。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通过努力,成长我的学生,成长我自己,如果这样,恰巧能给其他同行带去一些力量或者动力,那就是更美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