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人后不说人,人性的弱点,就是喜欢讲别人坏话。反过来呢,又受不了别人说自己坏话。所以,君子的修为,应该是尽量不要讲别人坏话,而听到别人讲自己坏话呢,就当没听见,对说我坏话的人,一点意见也没有。因为我可能也说过人家的不是,就算没说过他,也说过别的人,就当扯平了吧。一点不讲别人坏话,我还没做到。不记恨别人讲我坏话,我没问题。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说:“说别人的坏话,招来后患怎么办呢?”
张居正讲解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所以当别人有过失,往往帮他掩护,不会到处播扬,这是一番忠厚之心,也是避害远祸之道。如果听到别人一点不好的事,就喜闻乐道,以快一时之口,又发人隐私,不肯掩人瑕疵,那首先对别人是伤害。同时,《大学》说:“言悖而出,亦悖而入。”今天你说别人,明天别人就说你。讲别人坏话,流言无实,有启衅之端,又是取祸之道。
谁在人后不说人,人性的弱点,就是喜欢讲别人坏话。反过来呢,又受不了别人说自己坏话。所以,君子的修为,应该是尽量不要讲别人坏话,而听到别人讲自己坏话呢,就当没听见,对说我坏话的人,一点意见也没有。因为我可能也说过人家的不是,就算没说过他,也说过别的人,就当扯平了吧。
一点不讲别人坏话,我还没做到。不记恨别人讲我坏话,我没问题。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说:“孔子不做什么过头的事。”
杨时注解说:“圣人做事,本分之外,不加毫末。”
张居正讲解:天下之道,大中至正,圣人也不能把它加高。圣人如孔子,天下人皆仰望以为不可及者,但他并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高世绝俗之行。你看他平时的言行,只是在日用常行之间,合于天理人情之正。说出来的话,都是大家一听就明白的平常道理,没有过高之谈。看他的行为呢,也是人人都可以去做到的,没有过激之行。所以他没有什么过头的事,一旦过头,就是性情本分之外,就不合义理了,怎么能做圣人呢?
圣人是大中至正之人,不是世外高人。
世上没有“高论”,高论都是哗众取宠,以惑下愚。
但是人们都会为“高论”所迷惑,趋之若鹜,如痴如醉——这老师讲的没听过!别的地方听不到——天下的道理,就那么简单几条,关键是把每天耳朵都听出老茧的东西做到,不是要去听“新东西”。如此追新逐异,孔子有个说法,叫“索隐行怪”,专研究谁都不知道的,专做谁都不会做的,以求名声,以惑下愚。圣道不传,就是因为追新逐异的人太多,标新立异的人都不够用,谁还去听老生常态呢?
圣人不做过头的事,我们再结合学习一下王阳明说的人人皆可为圣人。因为圣人之道,就是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我们每天都要处理无数次的。当我们处理一件事的时候,比如端茶倒水的时候,签收快递的时候,想想如果是圣人,他会怎么做,那我也像他这般做,那在此刻,我就是圣人了。
我们和圣人的区别,不是他有什么我们说不出的高论,做不到的高行,而是他说出来的,他就是那样做的,我们只偶尔能做到的,他坚持一生每次都做到,以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真正的天壤之别。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