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和妈妈通电话,她说你大姑家换新车了,这次是32座,豪华型长途客运车,扎势很!
我知道大姑和姑父这几年一直在跑客运,前年过年见面时,大姑还跟我吐槽跟车累,跑车不赚钱,想把车卖了转行。才不到两年,怎么拨云见日扭转乾坤了呢?
原来,开始的几年,两个人刚入行完全摸石头过河,走的路线,停的站点都是按照人家规划一五一十的跑,一天下来累死累活没几个坐车的人;这两年摸出了门道,跟引导员合作拉客源,跟中介合作车辆外包,跟批发市场合作捎带果蔬,家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展业务,开劈了新的天地,收入实现三级跳。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关于鱼和鱼缸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鱼缸的利润很少,而且消耗性很低,因为一个鱼缸只要不打破,一辈子可能就只买一只。很多渔缸企业就扛不住倒闭了,只有一家的生意越做越大。老板说,我还是卖鱼缸啊,但是卖完鱼缸后,我会加每个顾客的微信,备注上他们的信息,有一些进口回来的鱼或者饲料,我就微信推送给他们,或者有偿上门清理鱼缸服务,这些衍生业务比卖鱼缸本身赚的钱还多。
你看,这位老板很聪明。顾客买鱼缸只是偶然行为,但是加微信好友,就是产生了链接,而且这个行为基于之前的买卖关系有较高的信任在里面,换句话说这位顾客就是筛选出来的鱼缸业务的细分客户,下次还在你的店里消费的可能性很大。假如说购买鱼缸是引流的入口,那么后续的互动则是提高顾客紧密度的黏性剂。维护旧客户的成本可比开发新用户低得多,日积月累,生意不就越做越大了。
这种破局思维就是横向领域的开发,一个鱼缸,玻璃的质量你用到最好,设计出最多样化的模样,终究有个限度,不可能像电子产品一样三五年彻底更新迭代。
鱼缸身上做不了文章,能不能从鱼身上突破呢?对了,国外哪种鱼最红,最特别我卖哪种,赚上一点;养鱼需要鱼食啊,卖鱼的时候顺便给你推销了,赚上一点。最后说不定比卖鱼缸挣得还多呢!前阵子看新闻说现在的大明星都不靠演戏的片酬挣钱,人家有广告代言,有综艺收入,有投资入股,这些收益远远大于片酬收入,你看这跟咱们说买鱼缸不靠鱼缸赚钱是同一个道理。
在得到里看到 新浪一位副总分享微博二次崛起的原因,他讲了五点,其中有两点特别深有感触:
1. 抓住产品运营的核心--头部内容生产者,也就是大V,明星,他们能天然带来大量流量,吸引新用户来注册微博。说白了就是拉来人头。
2. 保持用户持续高粘度. 明星引流,拉来了人头,能不能把人留下成为你的长久用户,就看你肚子里东西够不够磁,能把人黏住。这些东西出自微博上的小V,存在于各个垂直领域,如科技,军事,游戏,动漫,交友。。。
现在你走在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常常有拿着小卡片的各种人过来跟你说免费体验头部SPA,免费设计发型,免费按摩排毒等,其实就是在拉人头,先把你带到店里,其实他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有一个概率在里面,再由资深美容师(销售员)给你一对一指导,你最后付费体验的几率比较大。
大学时有一个学姐就是被别人拉了进去做免费美容,出来时还稀里糊涂给人家交了1200元,成了VIP会员。这就是引流后直接变成高粘度客户。
姑姑农奴翻身做主人,至于本人我的困局:
1. 早起起不来,再定闹钟都起不来
2. 行动很弱,很多话想写,写出来又好像不是心里的东西
3. 链接找谁
我现在的尝试:
1. 睡懒觉,罚我钱,10分钟100,上不封顶
2. 投资自己:时间--得到,公众号,看书,手绘
金钱---早读会,微课
3. 微出轨:自驾,跳舞,期待更多,尝试帮助别人解答一些问题
我的目标:
我没有目标,但我每天都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