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4黄坍仪
《好绘本,如何好》郝广才著
《疯狂星期二》
读着郝广才老师的书《好绘本,如何好》,真的好想把书中提到的绘本找来,自己先读一读,再跟着老师的解析,配比着看。太有意思了。
看了几个篇章之后,我换了一种阅读模式,不是跟着指导书看,而是偷偷瞄一下这几个章节要讲哪个绘本,然后先找出这个绘本故事,自己读读看。
但是发现,大师果然就是大师,一翻开指导书,视觉完全就是一个颠覆性的开拓。太惊叹了。
在这里跟着老师的视角,再次阅读。
【配角】
图片发自简书App
郝老师在《疯狂星期二》中提到一个对象,“配角”,书中写到“星期二晚上快8点。”这时候画面是安静的草丛堆,一只乌龟抬起头。翻页之后会发现,乌龟的头缩起来了。一群青蛙低空掠过乌龟的头顶。通过间接的描写乌龟动作行为,间接引导出一种惊奇的现象,一群青蛙低空飞来。
原来,画面的主次之分,是这样的,不直接单独描写主角,而是通过相关联的配角的行为举止,来突出主角,引导主角出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来看看第二个场景,“晚上11点21分”一个老人在厨房吃三明治,表情很惊愕,为什么?我们看到窗边,小小的角落,有青蛙在给他打招呼。这时候男人是放在前景大景,而他只是“配角”,用他来“做戏”,用他的表情烘托出青蛙出现这种奇怪的事情。
【寻找与发现的乐趣】
这个绝对超乎我的想象。我看这一页面,看了很久,老师说仔细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既然这么说,那肯定是会有有关青蛙的事物存在,可是我怎么找都没看到。
最后看了老师的解析,才知道:请看那两朵云。
太有趣了。
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当努力“寻找”后,“发现”了这么神奇的事物,绝对会特别快乐,正如我自己。这种快乐的感觉会激励着我继续在图画中认真去“寻找”,认真去“发现”,延续这种乐趣,也是激发想象,产生更多的好奇。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