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日,人力资源日,属于我们HR自己的节日。严格算起来,从事HR也有些年头了,2010年到现在,7年的时间。从一个小白,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现在,接触到了人力资源的6大模块,从职场小妹到独当一面,哇,一路折腾,一路享受,也一步步的实现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我非常的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剩下的,就是去做,想方设法的去做,就可以了。
7年的HR生涯中,招聘是我最先成长的模块。So,在今天8.18这样的日子,回想我做招聘的那些日子,很苦逼。会遇到各种打怪事件,如下图:用人部门今天提需求,要求立刻就要到位,balabala.........
那么,如何做好招聘呢,我想说说我开始是如何做的:一秒钟看一份简历。有人说,一秒钟看一份简历,不可能,你咋不上天呢?
So ,我来八一八简历粗筛,如何花一秒钟看一份简历,从众多的简历中筛选出相对合适的简历。这个是要做很多功课的,在看简历之前先思考,把一些问题思考清楚再去做:
1、你真的理解了JD了吗(职位描述:包括职位需求、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等)。在我们搜寻简历之前,必须要先了解清楚公司处于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包括岗位对候选人的要求,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在大脑里初步形成对该岗位候选人的一个影像,他能做什么,以前有什么样的经历,有什么样的基本能力,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影像认识。当然,看懂,理解了JD中对该岗位的职责要求,仅仅理解还不行,还需要看看业务部门对该岗位是否有特别的要求。因为JD并不能包含所有的需求,因为在提出需求的时候,受思维和语言的限制,并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准备的表达并呈现出来。
2、还有的需求,是不能写出来的,只可意译不可言传的,书面的语言无法表达。这个隐含的要求需要我们HR去和业务部门沟通,才能get到。比如有些领导对候选人的血型、生肖、性别偏好、地域是有要求,这些都需要跟业务部门负责人沟通后,才能找到。
我在工作中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业务部门领导对某个地域的人有偏见,指明优先考虑哪些地域的,不要哪些地域的。当然这个是有地域歧视在里面,理论上是不能这样操作的,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还是会存在的,所以在看简历之前,这些都需要和用人部门领导进行沟通,摸清他们的用人喜好。
只有满足了潜在的要求,才能筛选出业务部门需要的简历,才能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简历。
3、筛选的关键词。包含岗位的名称、主要技能、主要职责、条件包括地点、学历、年龄、企业性质等。在和业务部门沟通的时候,把这些关键词列出来。
4、以上都做好了,那么,简历从哪里找呢?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现在很多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一览英才网、中华英才网、拉勾网......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招聘渠道,包括多媒体、自媒体、微博、微信等等。有的公司HR,把所有的招聘需求都在一个渠道上去获取,不是说这样不行,而是说,不是每一个来源都是针对职位有效的。要看公司的类型,是创业型公司还是快速发展期的公司,根据公司的性质,来针对应聘人员提出要求。比如你是一家创业型的公司,要招有经验的业务人员,这个就会有点难度。因为有经验的业务员,对薪资是有要求的,就算他进入到公司来了,那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骑驴找马型的。这个时候,应该建议公司在当地的一些网站渠道上进行招聘,可以招聘应届生,或者说经验较浅的人员,这样可以给候选者提供一定的锻炼机会,也保证了人员的稳定性。
那么,招聘一般有哪里渠道呢?无外乎招聘网站、招聘会、猎头推荐、社交网络、自投邮寄、他人推荐、在线论坛、其他渠道。然而,要招技术高端人才,有的时候,这些渠道是找不到候选人的,需要HR另辟蹊径。比如,一些学术论坛、学术杂志、俱乐部等等。
以上4点都做好了,那么怎么样才能一秒钟看一份简历,快速发现合适的简历呢?
打开招聘网站,里面有网站岗位list,还有的是候选人投到企业邮箱里面的,这个要看邮件的标题。这两个是快速粗筛简历的对象。那么怎样扫描呢?一秒钟看一份简历,并不是说平均一秒钟看一份简历,而是100份简历用不到100秒看完。
简历粗筛首先是看他的否决条件。不是去看候选人的优势条件,而是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简历。在这个时候,很多HR会害怕就此错过,或者丢掉合适的人,然而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候选者即可。根据关键词,满足否决条件的简历,直接删除即可。
比如一个岗位要求是工作年限需要八年以上,那么只要把八年以下的简历全部删除;学历条件为本科,直接把本科以下的简历删除;专业方面,比如制造业、工艺类、研发类的对专业一定要有要求,把不是该专业的人员直接删除;还有职级也是一样的,不符合要求直接删除简历。工作地点不匹配,直接删除。
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年龄、婚姻、性别作为限制条件,这个是严重的歧视,建议不要把这些作为招聘人的否定要素,并且不建议书面化,这样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通过简历粗筛,只剩下10%的简历作为进一步的细选,可以把90%的简历筛掉。
当然,粗筛简历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多渠道搜寻简历,不要单一渠道。
(2)、扩大搜寻范围。不局限于一个月内更新简历的人。可以扩大范围到3个月,6个月的更新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
(3)、关键词选择要讲究。不要过多拘泥于头衔。因为头衔是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有关系的,所以在搜寻简历的时候,要注意这点。
(4)、简历源要排优先顺序,什么样的岗位在哪些渠道可以找到,这个是需要HR做了解的,并且做好优先顺序。
(5)、要提升自己的搜简历的技巧。这个要不断进行实操的。我当时就是在这一块上进行了刻意练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思考、总结、积累,这样才能更加快速的找到合适的简历。
(6)、要学习“猎”人。要多跟猎头进行学习,如何“猎”人。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从菜鸟到专家,通过一些维度切入,刻意练习,让自己快速的成为专家,勾勒自己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