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的北京南站,外面烈日当空,35度高温。里面熙熙攘攘,应该也有好多人和我一样准备踏上回程。
每年这个季节就会过来拜访一些老朋友,已经成了惯例。叙旧、展望,一回头都已经相处10多年了。情义都是一点点堆积起来的,从初识时的惺惺相惜,到熟捻时的托底交心,涵盖了所处社会的很多缩影。物欲横流、节奏加速之中,想找到真朋友越来越难了,因为压力之下选择冷淡的人越来越多。毕竟冷淡可以换来独处的宁静,冷淡可以减少交往中的各种心理测试烦恼,冷淡可以成为保护异地生存不易时的自尊......
一说到年轻人,大家一般都觉得机会多、可以多多试错,其实年轻人在当下有很多的痛点:
学前培训班一旦开始,十几年寒窗苦读就基本剥夺了文学作品里所描写的那种幸福童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进了大学,最多潇洒一两个学期就不得不面对各种考级,加上学长们从象牙塔外传来的各种危机忠告,只能继续埋头读书。
毕业前还是发现社会根本不是书本上说的那么回事,去年前年的学长们还在和自己一样挤在求职路上。
退而求其次几次后进了职场,满腔热情在前辈们的各种暗示下一点点熄灭,人际关系各种复杂,老师教的那些心理学知识还都用不上。
从小白一步步染上社会多元色,世故、冷淡,裹挟着一颗躲避尘世、远离喧嚣的傲娇玻璃心,在房价、逼婚、赡养的众多现实面前只能继续沉沦在冷淡深潭。
夜阑人静想独自舔舐伤口,可惜稚嫩的双手却已无法抚慰累累创痕,只好在那些钟爱的音乐里、游戏里意淫。
这样一路走来的年轻人,深埋心底的痛无处倾诉,也许选择冷淡不失为一个相对有利的决定,有意或无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