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因此本课通过复习引入,提出问题:“上节课中的乒乓球和玻璃珠谁轻谁重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随后追问五个物体的轻重要怎么才能知道呢?从而引出本课探究活动。

首先猜一猜,预测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并指导学生完成了活动手册的填写。然后发放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掂一掂并记录的任务。最后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称一称。

活动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作为标准物来称量,得出来需要小而轻的物体,最后选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回形针。在使用简易天平方面、我先进行了示范,用回形针的数量比较小塑料块的轻重,然后组织学生分组称量不同的物品,最后组织学生汇报结果并说一说哪种称量方法更准确。

本课活动丰富有趣,学生对于使用天平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操作时出现了很多不标准的动作,比如说没有调平就开始使用、把天平放在不平的地方使用等。而由于学生两个活动操作起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也导致本课的时间不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说说本课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a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b .知道可以通过预测...
    喵阳_cdlibra阅读 11,618评论 1 4
  • 本次课用到三种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让孩子们认识到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同,越是科学的方法测量结果越是准确。 引...
    吴彦言阅读 4,562评论 1 0
  • 本节课是在广泛认识物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认识物体的轻重。因此这节课的核心概念是让学生认识到轻重也是物体的特征之一...
    石慧杰阅读 5,344评论 7 0
  •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用:预测、掂量和称量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使用...
    shmily_243a阅读 6,423评论 0 0
  • 本周进行了《谁轻谁重》这一课的教学。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回顾观察的方法: 手-摸、掂,鼻-闻,眼-看。这些...
    梓杙阅读 5,623评论 2 1